作者 | 易奧
來源 | 帆書樊登講書(ID:readingclub_btfx)
心理學家盧熠翎曾在一檔節(jié)目中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命運的流轉(zhuǎn),有他自己的成敗、生死。 如果別人沒有提出要求,你就去幫助他,那么就會掉在別人因果的陷阱當中。
有時候,我們看到別人深陷困境,總會于心不忍,忍不住給出建議或是施以援手,以為能夠救人于水火,但結果往往事與愿違。
隨意介入他人的課題,未必能解救對方,反而會讓自己背負上他人的因果。
人各有路,在這塵世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繞不開的南墻和難關。
充分尊重他人的命運,也不輕易介入任何人的課題,才是成年人該有的清醒。
有位匿名網(wǎng)友,在論壇上分享了一樁讓他后悔不已的舊事。
他大學畢業(yè)后留在了杭州,那個時候待遇和發(fā)展都很不錯,想到老家的發(fā)小也在找工作,便想著能幫一把是一把,主動邀請他一起過來。
卻萬萬沒想到,正是這個決定,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發(fā)小自從來了杭州,不僅不著急找工作,反而整日只沉迷于上網(wǎng)、打游戲。
網(wǎng)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苦口婆心勸說他趕快投簡歷。
然而第一份工作,發(fā)小只干了不到兩個月就辭職了,拿到工資后,又過起了整天吃喝玩樂的日子。
這次,網(wǎng)友親自上手幫他改簡歷,還不惜動用自己的人脈,把發(fā)小安頓進一家還不錯的公司。
可發(fā)小依舊不珍惜這次機會,整天遲到早退、混日子,很快又被新公司辭退。
更讓網(wǎng)友感到難過的是,發(fā)小的家人在得知這些情況后,竟把矛頭對準了他。
他們責怪網(wǎng)友沒本事還把人往杭州領,導致發(fā)小的日子過得還不如從前。
最終,網(wǎng)友心灰意冷,從此不再插手任何關于發(fā)小的事,讓他回老家去了。
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時候:
看到同事忙不過來,好心幫忙,最后不僅耽誤了自己的時間,出了問題還落得一身不是;
朋友失戀,忍不住出言開導、出謀劃策,可轉(zhuǎn)頭人家又和好了,自己落個里外不是人……
很多時候,明明都是出自好意,可故事的結局卻偏離了預期。
想起曾仕強教授說的一句話:
寧可救蟲,不要救人,我們有太多的苦難,都是從想要拯救一個人開始。
心懷善意沒錯,但若是沒有把握好度,隨意介入別人課題,試圖強行改變他人的人生軌跡,只會給自己招來源源不斷的禍患。
每一次把手伸進別人的生活里,就是在無形中將他人的因果纏繞在自己身上,背負上別人的命運。
甚至有些時候,好心未必能換來領情和感激,反而會招來他人的怨恨和攻擊。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莫過于:
收起自己過度的共情欲和熱情,在別人沒有邀請之時保持緘默,允許每個人如其所是。
媒體人王東曾說過一句話,頗為認同:
在現(xiàn)實社會這個大課堂里,痛苦是最好的老師,磨難是最實用的教科書。
我們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能說服一個人的,從來都是南墻;能點醒一個人的,也只有親身經(jīng)歷。
曾在一次采訪中,聽到西南交大的劉瀾教授,分享過自己學生的事。
學生畢業(yè)后進了私企,朝九晚六,工作簡單輕松,因此空閑時間也比較多。
劉瀾不忍心看學生荒廢了大好時光,曾不止一次地勸他,應該好好利用業(yè)余時間,多學習幾門技能提升自己。
學生心里雖然知道老師是為他好,但還是難以改掉懶散的習性,依舊我行我素。
甚至直接說道:“我能力也就這樣了,再努力也沒用?!?/p>
直到有一天,他所在的公司業(yè)績下滑,所有人都面臨被裁員的風險。
有的同事早早打聽好了下家,有的同事有一技之長傍身,也臨危不懼。
那位學生想到自己業(yè)績平平,也沒有突出的能力,已然徘徊在公司邊緣,這才慌了神。
此時,他才終于想起老師曾經(jīng)說過的話,卻為時已晚,最終還是被踢出了局。
后來,找不到工作的他只能回到家鄉(xiāng),過起啃老的生活。
作家劉震云在《一句頂一萬句》里寫道:
這世界沒有任何一句話,可以讓你醍醐灌頂。真正叫你灌頂?shù)模荒苁且欢谓?jīng)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南墻要撞,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
當一個人沒有親身經(jīng)歷時,別人說得再多,也不過是雞同鴨講。
我們根本無法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抗衡別人經(jīng)年累月形成的想法和習慣。
更何況一個人的覺醒,依仗的從來就不是別人提醒,而是自己撞過的南墻、走過的彎路和栽過的跟頭。
說一千道一萬,也不如對方實實在在經(jīng)歷一遭。
唯有親身痛過、熬過,才能讓人真正的覺醒。
與其苦口婆心地去說服誰、改變誰,倒不如收起多余的“慈悲心腸”和不必要的“熱情”,余生只揚好自己的帆,莫去撐他人的船。
伊能靜在某次采訪中,講起過這樣一件事。
那時的她和秦昊還沒有談婚論嫁,有一次兩人聊天,秦昊跟她講了自己想要買房的想法。
然而,伊能靜聽完之后,卻覺得秦昊的想法太不切實際,現(xiàn)在這個時間點買房怎么看都是弊大于利。
于是,她耐心地跟秦昊分析,苦口婆心勸他改變主意,并且一直對他說“我這其實也是為了你好?!?/p>
可無論她如何勸說,秦昊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
兩個人爭論得都有些上頭,最后,秦昊有些生氣地留下一句:
我知道我的想法可能不夠成熟,但這是我的人生,不是你的,我就算要摔,你也不能剝奪掉我摔跟頭的權利。
這一句,讓伊能靜瞬間醍醐灌頂。
她的初衷的確是出于好意,但說到底,這是屬于秦昊自己的課題,她可以提出建議,但絕不該過分干預。
從那以后,她便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里。
和任何人相處之時,哪怕她有再多的經(jīng)驗之談,也不會輕易介入別人的課題,而是保留著幾分克制和涼薄。
這不是因為她變得“冷血無情”,而是因為她懂得了該如何更好地尊重別人。
有句話說得好:
一個人永遠不能干涉另一個人的人生,哪怕是以愛的名義。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飛鳥,都向往同一片天空,也不是所有的河流,都能匯集在同一片海域。
沒有誰的人生經(jīng)驗,能夠完全地在另一個人身上如法炮制。
每個人的三觀相同、經(jīng)歷各異,做事也都有各自的考量。
不急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不強求他人改變,收起過度的熱情,才是成年人最大社交的清醒。
與人相處時,不妨“冷漠”一點,保留該有的分寸和界限。
這不僅節(jié)約了自己的能量,也能讓彼此相處得更舒心。
關系再近,也別忘了敬畏和尊重他人的課題和命運,不隨意把手伸進別人的生活里。
活得“涼薄”一些,方能把自己從紛繁復雜的人情世故中解救出來,還自己的世界以安寧。
看過一句話:
萬物有靈,都有自己的能量場,不要隨便去擾動他人的磁場。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功課。
盲目介入他人課題,改變他人的人生,只會讓自己和別人的因果糾纏在一起,甚至是擾亂了自己的氣運。
我們不是誰的救世主,渡不盡這天下之人。
不輕易介入別人的因果,擾亂別人的氣運,才能還自己的世界一方清靜。
余生,收起不必要的同情心和拯救欲,只過好自己的生活,經(jīng)營好自己的課題。
點個,共勉。
作者 | 易奧,來源:帆書樊登講書(ID:readingclub_btfx)。
主播 | 絳染 ,電臺主播、愛配音,神秘的愛貓人。
圖片 | 視覺中國,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