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鄒韻不被央視重用了?繼三八紅旗手后,又獲得一項全國性榮譽
最近,全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全網公示,其中央視主持人鄒韻成為唯一入選的媒體人,引發網友熱議。與其他幾位同時入選的全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相比,鄒韻確實沒有驚天動地的大成就,也沒有改變行業現狀的科研成果,她的事跡簡介欄顯示出來的都是本職工作份內的事。因此有不少網友認為,給一位主持人如此大的榮譽,是否影響公平?
其實,全國青年五四獎章并不是鄒韻獲得的第一個全國性榮譽稱號,在此之前還獲得過全國三八紅旗手,至于央視給的榮譽嘉獎就更多了。作為一位從外景記者轉型不久的新聞節目主持人,作為一位從2019年央視主持人大賽走出來的冠軍選手,作為有多年海外工作經歷的80后,鄒韻是否真的有資格獲大獎?這個問題網友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
在信息爆炸卻真相稀缺的時代,一個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價值該如何衡量?鄒韻的成長軌跡不僅是一個優秀記者的職業發展史,更折射出當代中國對什么樣的媒體人才真正“重用”與“認可”。從海外記者到演播室主持人,從雙語主持到高端訪談,鄒韻的每一步都印證著一個真理:喧嘩的時代,唯有回歸新聞本質才能穿透迷霧,抵達受眾心靈的最深處。
鄒韻的職業態度從一開始就與眾不同。“十年磨一劍”的堅持在當今浮躁的媒體環境中顯得尤為珍貴。在新聞行業,許多年輕人渴望一夜成名,追求流量與曝光,而鄒韻選擇了一條更為艱難的道路。從基層做起,專注于業務能力的精進,不被動等待,而是主動積累,熟練掌握英語,不斷拓展國際視野,為日后承擔重大國際采訪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許多網友看到的只是現在榮譽等身,影響力不斷擴大的鄒韻,卻不知道她也有長達十年之久的沉淀期。而“慢成長”模式恰恰是當下媒體人最為稀缺的品質。在算法推薦、流量至上的媒體生態中,鄒韻證明了真正的職業成就無法速成,必須經歷時間的淬煉與專業技能的持續積累。當下價值多元、注意力分散,鄒韻能獲得不同群體的普遍認可不容易。
尤其在主持《高端訪談》時,鄒韻的專業高度體現最鮮明。面對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印尼總統佐科等國際政要,她的訪談既不失大國媒體的風范,又能深入挖掘受訪者的真實想法。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對佐科專訪就是典型案例——她既能把握國際關系大局,又能從細節切入,引導受訪者展現個性與思想,以柔性方式呈現。
高水平的國際訪談能力,對于鄒韻來說絕非一日之功,而是長期專業訓練與跨文化溝通經驗的結果。值得注意的是,《高端訪談》因為有了鄒韻、王冠、何巖柯等主持人的主持,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群體的關注,打破了長期以來央視“嚴肅內容無人問津”的刻板印象。此種現象證明,當專業內容以恰當方式呈現時,完全能夠突破圈層,獲得觀眾共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