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醫 行 業 的 良 心 和 大 腦
■口述 | 桂偉 撰稿 | 薄荷
在中醫藥行業深耕三十余年,我深切感受到了中醫和中藥割裂的現狀,以及患者求醫的艱辛。中醫和中藥作為傳統醫學的兩大支柱,本應是相輔相成的,但在實際運營中,由于管理分散、標準不一,導致中醫中藥銜接不緊密、服務斷層,患者體驗大打折扣。
在杭州工作期間,我有幸探訪了多家中醫館與老字號藥店,他們的服務理念與運營模式給了我深刻的啟發,但也讓我深思,這些經驗在別處是否同樣有效?
同樣大規模的中醫館能否在新市場中立足?能否適應市場的新需求?
帶著這些經驗和思考,我們決定另辟蹊徑——扎根社區,探索一條更貼近居民需求的中醫連鎖發展之路。
01
扎根基層,開出十余家連鎖中醫館
從千平大店到社區小店,找到正確賽道
為了學習杭州的成功模式,我在鄭州高新區開了第一家1000㎡的醫館,初期非常艱辛,請名醫、找專家,但收效甚微。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在鄭州大學的家屬院里開了一家110㎡的中醫館。社區里大概有1.5萬人,大部分是大學老師,他們對中醫接受度高,消費能力相對也比較強。從試營業到盈虧平衡,只用了2到3個月的時間,半年以后,營業額達十幾萬甚至幾十萬。
在疫情期間,這家社區中醫館依然保持正常營業。我們的青年醫師當時有三個月堅守在中醫館,有居民出現問題,這些青年醫師就會拎著急救箱,迅速前往患者家中,有效地解決了封控措施嚴格、救護車無法進入、缺醫少藥的問題。尤其對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群體,社區中醫館減少了他們前往大型醫療機構的不便,為居民們提供了家門口的便捷治療途徑,真正成為社區的“健康守門人”。
為社區中醫館做配套服務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我們始終致力于加強基層醫療體系,重視基層中醫藥服務。2022年,《“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鼓勵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尤其是名老中醫開設中醫診所”的方針。我們緊跟這一時代潮流,一方面在社區層面持續加強發展,另一方面為社區居民提供相應的中醫醫療配套服務。
我們設立了特色中醫科室,提供基礎的中醫診療、養生保健服務以及藥食同源產品,服務范圍覆蓋周邊居民和師生約數十萬人。
此外,我們還成立了黨支部,積極組織黨員深入社區、學校、企業,定期開展中醫藥健康講座和義診活動,普及中醫藥知識。
02
做社區中醫館四大“閥門”
做好居民口碑
金杯銀杯,不如居民的好口碑。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因為社區的封閉性很強,社區里的人都是互相認識的,如果讓一個顧客感覺不好了,差的口碑就會蔓延,所以我們很重視居民口碑,及時響應患者需求,不斷優化服務體驗。目前我們運營時間最長的一個中醫社區館已經五年了,最短的也運營了一年多。
守住社區流量
在運營中,我們還探索出了一種模式,就是把社區中醫館與社區衛生服務站緊密結合起來,讓社區衛生服務站不僅能提供公共衛生服務,還能為居民提供上門的中醫醫療健康服務,這樣就相當于守住了流量。通過參與公共衛生服務,我們能夠獲取社區居民的健康信息,更好地掌握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也相當于把控住了社區的流量入口。
降低成本運營
在日常經營中,我們的投入和回報成正比,重要的是,和社區居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客情關系,這些社區居民就把我們的員工當家人,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會拿到醫館里面和我們的員工分享,處成一家人的感覺。
醫聯共建互通
我們與三甲中醫院簽訂了醫聯體協議;超出醫館診療能力的疑難雜癥患者,我們就會推薦到三甲醫院去,三甲醫院的專家也會定期前來我們的醫館巡診。日常我們也會請專家參與中醫館的義診活動和健康講座,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中醫服務,有效緩解了大醫院就診壓力,打通中醫藥服務“最后一公里”。
03
社區化新中醫連鎖體系
基于扎根社區服務居民的成功經驗,我們在發展社區中醫館連鎖模式中,總結出四大“法寶”:
輕資產
在做社區中醫館的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了輕資產的重要性。因為一個醫館中最大的投資往往是中藥房,中藥房既要占用房間,還需要配備藥斗、藥柜、藥材、倉儲,更重要的是還需要專業人員。為了做好更多的社區中醫館,我們建立了中央藥房,創新的采用互聯網數字醫療中央藥房模式,為每個社區中醫館賦能。
中央藥房占地3000多平方米,藥材品規1000余種,大幅度的減少了各門店在藥材儲備、設備購置等方面的初期投資,實現輕資產運營。這種模式下,各中醫館不需要承擔過重的硬件設施負擔,可專注于提升服務質量與客戶體驗,同時確保了藥材的質量統一與供應穩定,為企業穩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現在中央藥房除了滿足我們自己醫館的需求外,還拓展到了第三方平臺服務,比如互聯網醫院、中醫院、各類中醫門診、社區服務中心等等。
保療效
醫療的本質是療效,我們始終堅持“療效為本”,匯聚全國名老中醫、資深專家顧問及實戰經驗豐富的一線名醫團隊,同時構建源頭化、規模化的中藥飲片供應體系,甄選上千種優質道地藥材,幫助老百姓解決問題。
重運營
我們的模式是線上線下相結合,憑借多年的中醫館經營實踐,建立了完善的標準化運營管理體系,每個社區中醫館還打通了線上的引流渠道,上了美團,做了抖音,因此,互聯網平臺成為了我們做社區中醫館的有力支撐。
精選址
我們最大的受益點是選址,選址原則是居民社區和大學社區,精準定位,集中力量,做專做精。
04
創新探索:中醫進校園,培育年輕市場
以前大學師生對中醫認知不夠,但經過疫情之后全民對中醫藥調理有了新的認知和意識。我們有這樣一個大學館,開診一天,一位青年醫師最多可以看診70余人,在外面這是很難得的流量。這一模式不僅能夠給醫館帶來穩定客流,更培養了未來的中醫消費者。
通過扎根社區、嚴控療效、輕資產運營,我們不僅打通了中醫藥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更探索出傳統醫學在現代商業環境中的新可能。
未來,我們將致力于新中醫服務模式,繼續深化“醫療+社區+文化”探索和實踐,不僅在線下建立中醫連鎖門店,同時也要布局線上業務,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讓中醫真正成為百姓身邊的健康伙伴。
I 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口述/桂偉,撰稿/薄荷,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編輯|薄荷 視覺|花椒
-活動預告-
茯苓|17675458287(微信同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