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共同社報道,4月8日日本金融廳透露,日本國內一部分金融機構已開始對在留期限到期的外國人的銀行賬戶采取限制提款的措施。
據報道,雖然日本金融廳沒有公開實施該措施的銀行名稱,但據共同社采訪確認,目前三菱UFJ銀行和瑞穗銀行(Mizuho)已率先啟動此項措施。
之所以采取這樣的措施,是因為發現一些在日外國人擅自將自己銀行賬戶非法轉讓,而這些賬戶被收購后用于實施特殊詐騙等犯罪活動。
對此,日本警察廳于去年12月已要求所有金融機構引入相關應對措施。預計在完成系統升級后,其他金融機構也將陸續開始實施。
目前,各家銀行規定,如果外國人通過變更在留資格等方式延長滯留時間,必須主動進行申報。然而,這一手續尚未在用戶中充分普及,也存在雖未申報但仍合法居留的情況,因此可能引發一定的混亂。
日本政府在去年6月出臺的《保護國民免受詐騙的綜合對策》中,明確提出要基于在留期限強化銀行賬戶管理。警察廳與金融廳及出入國在留管理廳協商后,已向各金融機構發布指示。
通告指出,在沒有特殊理由的情況下,若在在留期限到期后仍出現取款或轉賬行為,將被視為“冒名使用”的高風險行為。不過,像公共事業費的賬戶自動扣款等并不在限制范圍內。
如果未進行在留資格申報,銀行將被要求暫停該賬戶的取款和轉賬,直到確認持有人仍在日本合法居留為止。
據報道,近些年來,被非法買賣的銀行賬戶廣泛被用于特殊詐騙或社交媒體上的詐騙活動。
據警察廳統計,違反《防止犯罪收益轉移法》(即轉讓存折和銀行卡)被查處的案件和人數均呈上升趨勢,去年共查處了4513件,涉及3380人。
其中雖然大部分是日本人,但也有113名外國人涉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