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全球資產為何集體“跳水”?
“黑色星期一”之后,美國關稅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仍在持續。
美股連續下跌,蒸發超五萬億美元市值,恐慌情緒從美洲蔓延至歐亞各國。
大宗商品市場也未能幸免——白銀、銅周跌幅超14%,原油遭遇2021年以來最劇烈震蕩。(數據來源:Wind)
更令人意外的是,傳統避險資產也失去了魔力:黃金盤中跌破3000美元/盎司、比特幣一口氣跌穿八萬美元大關、以太坊下挫10%……(數據來源:Wind)
為何全球資產集體“跳水”?
一個詞足以解釋一切——不確定性。
投資者可以接受嚴厲但可預期的政策,卻無法消化特朗普“朝令夕改式”的胡作非為。
今天加稅、明天退群、后天再來個制裁,面對這種缺乏預警和邏輯的政策,市場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表達恐懼——拋售一切。
而在全球資產普跌的背景下,一個價值重新得到證明:對于富裕家庭而言,將相當比例資產配置到大城市優質不動產,是動蕩時代保全財富的必要策略。
當其他資產劇烈波動時,以實體資產為財富之錨的家庭明顯更加從容。
02
中國經濟的秘密武器
與2018年不同,特朗普此次發起的是一場全球性關稅戰,矛頭直指所有貿易伙伴。這種“普遍性”政策,反而緩解了中國的壓力。
全球產業轉移的歷史進程可以分為三輪,如下圖所示:
特朗普的全球“對等關稅”,實際上打擊了第三輪產業轉移浪潮。那些原本分流中國產能的新興制造業中心(如墨西哥、越南、印度),如今同樣面臨高關稅壁壘,比較優勢大幅削弱。
相比于其它經濟體,中國不是最難受的。
首先,中國已經歷了數年的脫鉤、制裁和圍堵,早就做好了各種預案。從產業自主化到技術突破,從內循環戰略到多元化國際合作,中國已經搭建起相對完善的風險對沖體系。
其次,科技創新和自主研發的持續推進增強了中國的抗沖擊能力。半導體、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的自主創新成果逐步填補了技術空白,有效降低了對外部的依賴程度。
最后,外部壓力下,中國有望加速釋放內需市場潛力,而房地產政策的優化調整將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
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席卷而來時,中國房地產市場在政策引導下逆勢崛起,成為拉動內需、穩定經濟的中流砥柱。當年的“七折利率”與“降低首付”點燃了市場熱情,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復蘇,最終助力中國經濟率先走出危機陰霾。
當下的房地產市場還有很多牌可以打,如城中村改造、降首付降利率、一線城市進一步松綁、推行新一代好房子等,都能有效激活樓市,提振內需。
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城市核心資產的定義也在發生深刻變革。
傳統觀念中,核心資產僅由區位決定——金融區、行政中心和商業樞紐通常是城市里最昂貴的地段。
今天,科技創新成為經濟增長主引擎,那些能夠承載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的區域,正成為推動中國擺脫外部依賴、實現技術突破的關鍵載體,也因此成為新時代真正的城市核心資產。
廣州琶洲的崛起正是這一新邏輯的完美體現。
近年來,廣州以產業升級為導向,積極調整城市空間布局,珠江新城CBD隨城市規劃遷移指向琶洲CBD。
兩大區域各有側重:
珠江新城:作為傳統CBD核心區,延續著商務中心的定位,是廣州商業活力的傳統象征;
琶洲CBD:構建了數字經濟、總部經濟、人工智能和低空經濟多元融合的創新生態系統,承擔著廣州科技創新的重任。
這其中,琶洲的崛起速度令人矚目——僅用10年時間便躋身全國TOP10,在福布斯中國中央商務區消費競爭力排名中位列第九,較去年上升一位。相比之下,北京CBD、上海陸家嘴等傳統商務區都經歷了20-30年的發展歷程。(來源:2024福布斯中國十大CBD)
琶洲為何能后發先至,實現彎道超車?
關鍵在于琶洲有意識地復制了硅谷的成功基因。
硅谷模式的核心在于構建“科創企業+一流院校+科研人才”的產學研生態體系,而琶洲正是沿著這一路徑來打造的。
在琶洲這片僅有9.66平方公里的島嶼上,已經匯聚了超3.6萬家數字企業和16萬數字人才,形成了“熱帶雨林”式的創新生態。(數據來源:羊城派)
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等研究機構匯聚了包括5位院士、20位國家級杰出人才在內的300余科研精英。(數據來源:廣州日報)
更令人矚目的是琶洲的總部經濟持續升溫。據不完全統計,琶洲已吸引了100家大型總部企業入駐,包括抖音、騰訊、阿里、小米、三七互娛、唯品會等標志性企業紛紛落戶。(數據來源:羊城派)
這種總部經濟的持續聚集效應,正在為琶洲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
與硅谷始終鎖定時代前沿技術的戰略眼光相似,琶洲也精準把握了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這一時代浪潮。
如果說珠江新城CBD代表的是金融時代的廣州,那么琶洲CBD代表的就是科創時代的廣州。
琶洲的崛起,不僅是廣州的城市奇跡,更是中國城市通過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范本。作為新時代城市核心資產的代表,琶洲已成為中國抵御外部經濟不確定性的“壓艙石” 。
03
不確定時代的確定選擇
在這個不確定性主導世界經濟的時代,像琶洲這樣的科創高地,正日益成為保護財富的“壓艙石”。
在眾多敏銳的市場參與者中,越秀地產以其前瞻性戰略眼光,早早捕捉到琶洲的價值潛力,實施了系統性的開發布局,成為推動區域價值演變的重要力量。
2022年琶洲南TOD登場,以“CBD(中央商務區)+TOD(交通導向開發)+POD(公園導向開發)”城市模型的生活支點,成為琶洲中心位置的“毛細血管”和“超鏈中心”,成為塔尖人群的向往;
2023年首個“樾系”產品,琶洲·樾以極致純粹的居住凝聚塔尖的極少數;
2024年琶洲ONE57以小面積商辦產品匯聚高精尖人才;
2025年琶洲·樾|華樾以“樾系3.0”高定,讓每一戶空間柔性定制化,滿足每一戶的獨一無二的生活。
階段性效果圖
從琶洲南TOD到華樾的系統布局,越秀打造了商業、居住、辦公等多元業態共存的城市綜合體,與琶洲科技創新的產業定位形成互補,共同強化了區域作為城市新核心的地位。
越秀的大琶洲戰略,本質上是對城市價值的前瞻性判斷與重塑。在一座城市最優質的地段,為最具購買力的人群打造定制化生活方式。
在全球金融市場震蕩不安的當下,那些真正的價值標桿卻愈發清晰。
4月,琶洲南TOD迎來了三周年慶典,這個由廣州地鐵與越秀地產共同打造的TOD超級范本,其價值已經過市場充分驗證。
項目連續三年穩居廣州豪宅銷冠,三年內銷售額突破356億元,更是入市三年來的全國銷冠。這樣的成績單背后,是市場對確定性價值的不懈追求。(數據來源:克而瑞)
當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時,琶洲南TOD就以堅實的兌現力贏得人心。作為城市中心罕有的近百萬平方米建面的超高端綜合體,這座集國際社區、花園辦公、高端街區、教育配套于一體的城市新地標,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將藍圖變為現實。
國際設計團隊精雕細琢的超薄平外立面逐漸成型,錯落有致的新派建筑群與CBD現有建筑群完美融合,共同構成了琶洲城市天際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拍圖
2024年9月,琶洲南TOD與廣東實驗中學、海珠區教育局正式簽訂合作辦學意向,新增優質學位1710個。該校預計今年交付使用并于9月招收起始年級,這不是規劃中的名校,而是已落實的優質教育。(免責:具體開學時間、招生條件、招生范圍、招生方式需以教育局最終的正式公布為準)
2024年11月,項目地下車庫正式開放,21種名貴石材精心鋪就,營造出星級酒店般的歸家儀式感。其中,“冰河世紀”石材曾用于比弗利山莊四季酒店,在細節處彰顯國際豪宅品質。
截至目前,除了濱河公園、弧光·琶洲城市會館等場景均已建成,還有一期園林和生態中軸綠廊也在日夜兼程地建造中,預計4月下旬開放。(注:具體開放時間以實際為準)
濱河公園和生態中軸綠廊由美國知名景觀設計團隊SWA精心打造,一邊是沿靠碧道的親水空間,未來將舉辦國際賽事供業主觀賞;一邊是橫貫南北地塊、長達600米的景觀軸,對標紐約高線公園。這兩處綠色空間在CBD罕見的自然環境中,巧妙隔離都市喧囂,成為繁華都市中的隱秘后花園。
琶洲南TOD美圖: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與此同時,建面約196-279平方米的新派科技大宅正在全面建設中,巧妙地融合了空間的舒適性與科技的便捷性。無論是一期建面約220平方米的經典戶型,還是二期建面約196-279平方米的多元選擇,每一處設計都體現了對生活品質的極致追求,讓居住者能夠領先享受廣州未來30年的生活方式。
2025年,琶洲南TOD的兌現力將進入全面爆發期。從地標建筑到精工細節,從教育配套到生態景觀,項目的每一步建設都按照既定時間表穩步推進,讓人感受到確定性的力量。
在不確定的時代,琶洲南TOD提供了確定的答案——琶洲CBD核心區位、國際團隊打造的前瞻性建筑與景觀設計,以及不斷兌現的高品質交付,共同構筑了一個能夠經受時間檢驗的城市標桿。
值得關注的是,“樾系”迭代升級之作——琶洲·樾|華樾作為琶洲西區最后的價值標的和傳世級恒產,進一步豐富了超高凈值人群的選擇。
琶洲·樾|華樾階段性效果圖
這座島上傳世豪宅匯聚了真正稀缺資產的四大核心特質:稀缺區位、建筑單體稀少、戶數極少與產業精英環繞。
華樾全盤僅96席,每戶建面約248-330平方米,北望琶洲西區繁華,南享珠江支流黃埔涌景觀,地理位置獨一無二。建筑特意扭轉45°,不僅實現戶戶朝南,更讓一半以上面寬迎江,最大化提升居住體驗。
更令人期待的是,華樾獨具匠心的海上會客廳(會所)即將盛大開放。
海上會客廳效果圖
站在越秀大琶洲三周年的時間節點上,我們不僅看到了過去三年的累累碩果,更看到了未來無限的發展可能。
當其他資產在全球關稅戰中劇烈波動,這些根植于科技創新高地的優質不動產,正如穩健的壓艙石,不僅穩固著家族財富,更承載著城市未來的發展愿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