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中,有一個異類。
在行業景氣度下行的202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下挫近10%,而它卻能逆勢擴張超5%。
更重要的是,它對工藝制程要求不高,不受先進光刻機的制約,也不遵循摩爾定律。
到這里有人可能已經猜到了,它就是功率半導體。
功率半導體是電子裝置中電能轉換與電路控制的核心,又叫電力電子,廣泛應用在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軌道交通、智能電網等領域。
正是由于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等近幾年的突飛猛進,功率半導體行業才得以幸免于“難”。
2020-2024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預計從431億美元增長到526億美元,其中,我國市場規模更是將從1233億元擴大到1753億元。
而中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和風光儲能行業仍然不見頹勢,將繼續帶動對功率器件的需求。
首先,新能源汽車銷量創新高。
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成績亮眼,全年銷量達到1286.6萬輛,創歷史新高,2025年銷量更甚。
例如,一季度比亞迪累計銷售100.08萬輛,同比增長59.81%;吉利新能源車賣出33.9萬輛,同比增長135%;小鵬增幅更是高達331%。
據預測,2025-202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從1600萬輛增長到2000萬輛,年復合增速接近16%。
在新能源汽車中,逆變器、電源管理系統、車載充電器等凡是與電路控制相關的零部件都有功率半導體的參與。
其價值量是傳統燃油車的5倍。并且在部分純電動車型中,功率半導體的價值量占比高達55%。
其次,風光儲能裝機量攀升。
同樣的,功率半導體也是風電、光伏、儲能系統建設的重要一份子。
以光伏為例,光伏逆變器是光伏系統的“大腦”,其性能直接決定了發電效率和運行的穩定性。而光伏逆變器的核心零部件正是功率半導體。
近年來,我國以及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幾乎在成倍上升。例如2021-2024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從54.93GW迅速攀升到277.57GW,年復合增速超過70%。
未來,新能源發電,尤其是光伏發電裝機量仍將保持高位。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到2030年光伏新增裝機量在各種電源形式中的占比將達到70%。
受此影響,我國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有望從2024年的1753億元增長到2028年的2800億元。
不過,行業具備藍海屬性不假,內部競爭卻也異常激烈。
英飛凌、德州儀器等海外龍頭霸占金字塔頂部,國內斯達半導、時代電氣、士蘭微、華潤微等角逐中低端市場。
鹿死誰手,猶未可知。但通過對比國際大廠,我們發現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采用IDM模式。
在這方面,華潤微最有話語權。
公司不僅是國內領先的IDM企業,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功率半導體企業之一。
與芯片不同,功率器件功能的實現主要通過制造工藝形成不同的器件結構,制造工藝的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功率器件的性能表現。
而IDM企業自有產線,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等都能自主進行,不像Fabless企業受制于晶圓代工廠。
這樣能夠極大程度地保證產品交付和成本控制,因而部分車企將能否自控產線作為挑選供應商的首要條件。
華潤微借此成功進入到比亞迪、吉利、長安等車企的供應鏈,同時陽光電源、德業股份、美的集團等也都是公司客戶。
除此之外,技術儲備、產能建設以及資金量也是華潤微的競爭優勢。
- 產品規格最全。
華潤微的主要產品包括MOSFET、IGBT、第三代寬禁帶半導體等功率器件產品。
其中,前兩類是功率半導體中增速最快的兩個分支,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風光儲能等市場;第三代半導體則是未來功率器件的主流材料。
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規格最全的MOSFET生產商,具備600V-6500V IGBT工藝生產能力,且性能比肩國際指標。
而這離不開公司持續的研發投入。2019-2023年,公司研發費用從4.83億元持續增長到11.54億元,研發費用率也隨之從8.4%上升到11.66%。
2024年前三季度,華潤微的研發費用達到8.89億元,研發費用率進一步上升到11.89%。
因為公司在進行汽車級碳化硅MOSFET等國內甚至國際先進項目的研發。
- 產能規??壳?。
華潤微有重慶和深圳兩座12英寸晶圓廠,以及多座6英寸和8英寸晶圓廠。
其中,重慶晶圓廠可形成月產3萬-3.5萬片12英寸中高端功率半導體晶圓的生產能力。
2024年,該生產線投料處于滿載狀態,產品主要為MOSFET、IGBT、電源管理芯片等功率半導體產品。
公司深圳晶圓廠也在2024年通線,預計將形成48萬片12英寸功率芯片的生產能力,產能規模在國內位居前列。
- 背靠華潤集團。
華潤微僅上面這兩座晶圓廠,重慶晶圓廠計劃投入資金100億元,深圳晶圓廠一期總投入220億元,合計就超過300億元,更何況還有其他的產線建設。
公司能夠調動這么大的資金,與背靠華潤集團有很大的關系。
華潤集團2024年總資產規模再創新高,達到2.7萬億元,營收超過8932億元,利潤總額更是接近10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IDM模式也給華潤微帶來了不小的業績壓力。
晶圓廠建設完成之后,每年都會計提折舊,同時也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技術迭代。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74.72億元,同比下滑0.77%;實現凈利潤4.99億元,同比下滑52.72%。
根據業績快報,公司2024年營收預計實現101.19億元,同比微增2.2%,實現凈利潤7.76億元,同比下降47.55%,就與此有很大關聯。
但接下來,隨著公司新建產能爬坡,盈利水平有望得到改善。
最后,總結一下。
在新能源汽車和風光儲能等行業的帶動下,功率半導體呈現出很大的成長性,也吸引到眾多玩家入場。
而在國內眾多的競爭者中,華潤微最貼近國際大廠的經營模式,同時產品規格、技術和資金儲備以及產能建設等方面比較突出,有望在激烈的競爭中凸顯出來。
以上僅作為上市公司分析使用,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