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鐵”:“鐵哥們”是怎樣煉成的?
中巴兩國間被廣泛冠以“鐵桿”之稱的友誼,這段特殊關系的起點,常被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南亞次大陸的地緣政治變動。1965年爆發的第二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在戰場上面臨嚴峻挑戰,國際環境對其也并非有利。中國提供的緊急軍事援助,特別是59式坦克被認為對當時的戰局產生了重要影響,幫助巴基斯坦穩住了陣腳。
步入21世紀,兩國關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深化,“患難見真情”的敘事在不同領域反復上演。2015年,巴基斯坦不幸遭遇了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廣袤國土淪為澤國,數百萬民眾流離失所,國家救援體系承受巨大壓力。中國調動了當時國內最先進的運-20大型戰略運輸機,克服復雜氣象條件向災區空投急需的帳篷、食品和藥品等救援物資,更派遣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專業工兵部隊,攜帶重型工程裝備直接開赴受災最嚴重的地區。
這種直接動用軍方力量參與友國救災行動,尤其是在非戰爭狀態下派遣整建制工兵部隊的做法,在國際實踐中相對少見,巴基斯坦國內對此普遍反響積極,認為中國的援助是“雪中送炭”,是“兄弟般的情誼”。
除了在安全和人道主義領域的相互支持,經濟合作,特別是圍繞“中巴經濟走廊”框架下的項目,成為新時期兩國關系發展的強勁引擎。瓜達爾港地處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西南部,扼守波斯灣咽喉,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面對潛在的恐怖襲擊風險,中方建設者們克服重重困難,逐步將這個昔日的小漁村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的深水港。瓜達爾港的建成,使巴基斯坦真正意義上獲得了通往印度洋的重要出海口,繞開了對卡拉奇港的單一依賴,對于巴基斯坦聯通中亞、輻射中東,提升其在地區貿易和能源通道中的戰略地位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為了確保這一關鍵項目及參與建設的中方人員的安全,巴基斯坦政府和軍方也付出了巨大努力。據報道,巴方專門組建了一支規模達到萬人的特別安全部隊,其核心職責就是保護在巴參與“中巴經濟走廊”項目建設(包括瓜達爾港)的中國工程師、技術人員和工人。
朝鮮:鄰居家那點“心照不宣”的事兒
中國與朝鮮半島在地緣上一衣帶水,山脈相連,河流為界,這種緊密的地理毗鄰關系,天然地決定了兩國之間存在著深刻的戰略利害關聯。1950年爆發的朝鮮戰爭期間,朝鮮境內的鐵路線承擔了相當比例(據稱為70%以上)的軍用物資運輸任務,為前線作戰提供了關鍵的后勤保障。
為了紀念那段共同戰斗的歲月,平壤的祖國解放戰爭勝利紀念館中,至今仍陳列著一些特殊的歷史文物,例如用過的炮彈殼精心改造而成的飯盒,據稱是當年在艱苦條件下浴血奮戰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炊事班戰士們的創造。
進入21世紀,雙方在處理一些重大戰略性問題時,依然展現出一種基于歷史淵源和現實需要的微妙默契與協調。2023年,朝鮮方面進行了新型“火星-18”型洲際彈道導彈的試射活動。根據公開的彈道信息分析,此次試射的導彈落點和飛行軌跡經過了精心規劃,特意避開了中國的領海以及專屬經濟區等敏感水域。
被外界解讀為平壤向北京傳遞的一種特殊信號,意在表明其發展國防力量的同時,無意損害中國的核心安全利益,希望維持雙邊關系的基本穩定。
塞爾維亞:歐洲的“硬核”朋友
在遙遠的巴爾干半島,塞爾維亞與中國的關系近年來呈現出顯著的升溫態勢。2020年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疫情突襲塞爾維亞,醫療體系面臨崩潰邊緣,口罩、呼吸機、防護服等關鍵醫療物資極度匱乏,形勢萬分危急。在向歐洲多國求援未果,甚至歐盟一度禁止醫療物資出口的困境下,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公開表達了深切的失望,并明確表示唯一的希望來自中國。
中國緊急籌措并援助了大量塞爾維亞急需的醫療物資,還派遣了經驗豐富的醫療專家團隊,親赴塞爾維亞協助抗疫。當搭載著中國援助物資和醫療專家的飛機抵達貝爾格萊德機場時,武契奇總統親自到機場迎接,他動情地發表講話,感謝中國的無私援助,并做出了一個令世界矚目的舉動——親吻了現場展示的五星紅旗。
后續,塞爾維亞頂住了來自歐盟內部以及西方世界關于疫苗選擇的巨大政治壓力,率先大規模引進了中國的國藥滅活疫苗,并由總統和總理帶頭接種,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中國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信任,以及對兩國合作的堅定支持。
除了在公共衛生領域的守望相助,塞爾維亞早在2019年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戰略決策——決定從中國引進FK-3型中遠程防空導彈系統。FK-3是中方紅旗-22防空導彈系統的出口版本,具備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和全天候作戰能力,屬于國際市場上性能較為先進的防空武器系統。這筆交易的達成,使得塞爾維亞成為歐洲大陸第一個正式引進并部署中國制造的先進中遠程防空武器系統的國家。
據報道,為了回應質疑、展示對所購武器系統的信心,塞爾維亞國防部長曾親自前往FK-3導彈的部署陣地。這種由國家高級別官員親自出面“站臺”、力挺與中國軍事合作的做法,為兩國特殊友好關系增添了更為“硬核”的注腳。
古巴:“老朋友”的加勒比堅持
古巴革命的傳奇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抱有深厚的敬意和認同感。卡斯特羅曾親自撰寫著作,系統性地向古巴人民介紹和闡述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經驗和意義,據稱該著作在古巴國內廣泛發行。卡斯特羅在其眾多講話和文章中頻繁贊揚中國革命及其領導人,并將中國視為反帝反殖、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榜樣,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自上世紀60年代初以來,古巴長期承受著美國實施的全面、嚴厲的經濟、金融封鎖和貿易禁運,這對古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困難。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成為了古巴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之一,為古巴突破封鎖、維持經濟運行提供了寶貴支持。2016年,中古兩國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對于一個深受美元霸權和金融封鎖之苦的國家而言,能夠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建立這樣的本幣結算機制,它為古巴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美國金融制裁、增強經濟自主性提供了新的途徑。據報道,古巴因此成為了西半球第一個與中國建立此類貨幣互換安排的國家。這份“老朋友”的情誼,在加勒比海的驚濤駭浪中,歷經考驗而彌足珍貴。
俄羅斯:大鄰居的戰略“背靠背”
作為兩個國土面積遼闊、橫跨歐亞大陸且互為最大鄰國的世界級大國,中國與俄羅斯的關系天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全球性戰略意義。近年來,伴隨著國際格局的深刻調整和兩國各自國家發展戰略的需求,中俄關系被雙方共同提升至“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歷史新高度。
能源合作是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另一塊堅實的“壓艙石”,俄羅斯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兩國在能源領域的供需結構具有天然的互補性。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西伯利亞力量”)的建成通氣,是兩國能源合作的世紀工程和典范之作。這條管道需要穿越西伯利亞廣袤的無人區,其中包含了數千公里的永久凍土層,氣候條件極其惡劣,冬季氣溫可低至零下四五十攝氏度,工程技術難度極高。
為了克服這些世界級的挑戰,兩國工程技術人員緊密合作,攻克了諸多技術難關,例如資料中提到的,為了在極寒條件下確保管道焊接質量,甚至發明了能夠在零下50℃低溫環境下穩定進行的特殊焊接工藝。這條克服了重重險阻、蜿蜒數千公里的能源大動脈,被譽為“冰原上的能源絲路”,其設計年輸氣能力高達380億立方米。
隨著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日益嚴厲的金融制裁,當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主要金融機構實施制裁,限制其使用國際銀行卡組織(如Visa, Mastercard)的服務時,中國的銀聯(UnionPay)支付系統迅速響應,與俄羅斯的主要商業銀行完成了系統對接和業務開通工作。這一舉措確保了俄羅斯境內銀聯卡的正常受理,也使得俄羅斯發行的“米爾”(Mir)支付系統卡能夠在接受銀聯的境外網絡中使用。
從高精尖的軍事技術協同,到橫跨冰原的能源動脈,再到關鍵時刻的金融系統對接,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在各個維度上都展現出其深度、廣度和韌性,對兩國各自發展和國際格局演變都產生著深遠影響。
參考資料:[1]金峰.中國企業涉外能源工程項目群地緣政治風險分析[J].煉油技術與工程,2024,54(4):58-6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