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是腎臟健康的晴雨表,而便便是腸胃健康的晴雨表!
不知道小伙伴們沖水前會不會扭頭看一眼,可以對應下圖中布里斯托大便分型示意圖,判斷自己的便便形態是否安好!
正常的大便性狀應該是處于3~5之間(如下圖),外形類似香腸或者香蕉。當然,偶爾出現其他性狀的大便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你的便便一直處于不健康的狀態,就要多關注自己的腸道健康了。
在我們腸道中生活著龐大的微生物群,這些微生物對我們健康至關重要,而便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這些菌群是否和諧共處。
這里需要補充的是,大便不健康并不等于腸道菌群紊亂,腸道菌群紊亂還有其他的表現形式,有的表現為肚子經常咕嚕嚕叫,腸胃比較嬌氣,消化吸收不太好、有的很容易腹瀉,有的朋友又表現為便秘。
腎病患者為何容易腸道菌群紊亂?
慢性腎病患者由于飲食限制、用藥、腎功能下降等原因,更容易出現腸道菌群失調的現象,這一點已被許多研究觀察過:1-3
1)飲食限制:腎病患者,尤其是中晚期腎病,飲食限制較多,比如需減少含鉀豐富的水果、蔬菜、粗糧類食物的攝取,因此常出現膳食纖維攝入不足的現象。而膳食纖維屬于益生元,是腸道益生菌的食物,攝入不足會對腸道菌群產生不良影響。
2)藥物影響:腎病許多用藥有胃腸道相關副作用,如某些降壓藥、各種免疫制劑、激素、抗生素、磷結合劑、鐵劑、抑酸藥等,均會對胃腸道粘膜和/或腸道菌群分布產生影響。
*一些藥品中關于胃腸道的副作用,跟其對于腸道菌群的影響也有關聯。
3)腎臟病本身:腎臟代謝能力下降,使得更多的含氮廢物被分泌到腸道中,改變了胃腸道的生態環境,是導致腸道菌群失調的另一重要原因。
對于腎友本已經脆弱的腸道系統來說,腸道內菌群生態平衡一旦被打破,有益菌減少而有害菌增加,分解腸道內的含氮物質產生尿毒素、釋放促炎癥因子等,這些物質又會穿過破損的腸道屏障,引起慢性全身炎癥,加劇腎臟損傷,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如下圖紅箭頭所示)。
腸胃好了,腎病更安穩!
近幾年有一個研究的新方向值得咱們關注,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改善腸道健康,有望改善腎功能。
研究表明,補充一些特定菌株的益生菌制劑可以調節腎友腸道菌群,減少毒素,改善胃腸道癥狀和炎性反應,從而延緩腎病進展,改善慢性腎病并發癥等。
發表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的一項臨床研究發現,補充特定的益生菌對此可能有所幫助。 招募了慢性腎病3-5期且未透析的患者, 共38名患者完成了研究,平均基線腎功能為30.16±16.52 mL/min/1.73 m 2 。
這些患者每天早、晚餐后各使用1次特定益生菌(每次包含兩歧雙歧桿菌VDD088、長雙歧桿菌BLI-02、嗜酸乳桿菌TYCA06 共25億CFU,早晚2次即50億CFU)。
堅持治療6個月后,這些患者的平均eGFR(估算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速度明顯減慢,從每月平均下降0.54(-0.18~-0.91不等)降至0.00 mL/min/1.73 m2(+0.48~-0.36不等)
參與該研究的腎友們服用益生菌后,他們的炎癥標志物:血清TNF-α、IL-6、IL-18和內毒素水平均顯著降低。
腸鳴、腹脹評分、以及大便成形明顯改善,并且沒有不良反應發生。
這項研究顯示了特定益生菌在腎病及腸道健康領域的巨大潛力。
而該項臨床試驗所使用的菌株組合也獲得腎病相關專利,是目前少數具有腎病專利的菌株組合。
雖然市面上益生菌種類很多,但菌株組合不同,那么針對改善的方向也會不同。
如果腎友們想選擇益生菌來調節腸道健康,注意選經過慢性腎病相關臨床試驗驗證過的菌株,并且達到有效劑量。
除此之外,避免濫用抗生素、均衡飲食別過度忌口、減少久坐,規律運動、調節壓力、舒緩心情、充足睡眠,這些行為也非常有利于我們養出健康的腸道!
想咨詢益生菌的小伙伴,可以添加下方我們工作人員的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