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畢亞軍
2011年前后,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離開人世3年后,他留下的傳奇產業——臺灣島內最大民營制造業集團臺塑企業,卻一年內7起大火事故,讓他創下的神話大為失色,甚至被認為是墓地風水有問題。
7起事故都來自臺塑石化的云林麥寮“六輕”廠區,這個包含了30多座大中型工廠的超級工程,曾以超級成本管控、超級蓋廠速度與超級效率和效益震撼全球石化業,也是王永慶乃至整個臺灣工業界的驕傲。
王永慶曾有一個著名的“魚骨理論”,大意是企業內部任何事物的成本都可以一一拆解,進而從最源頭實現最佳成本控制,而且任何資源都應一魚多吃,每根魚骨、每片魚肉都要吃干榨凈。
“魚骨理論”的本義是對人事與物料皆錙銖必較,以達到避免浪費、節省成本,資源效率最大化的目的,但“六輕”的一連串爆炸,不但炸怒了周圍的民眾和當局,也炸出了臺塑“魚骨”的另一面:
為了成本,他們省了安全投入,連保安都配備不夠,以至于爆炸總在夜深人靜時發生;為了成本,他們發現管道滲漏卻不徹底檢修,而是哪里漏就先把哪里堵住再說;為了成本,就算漏了他們也能拖就拖,能攢就攢,因為集中處理才更有效率……
甚至,從建廠開始,為了成本,他們就不斷把價格打下來,海邊的工程,原本該用“更好的材料”來防止管線銹蝕,但為了成本,他們自信地不按新加坡、日本等同行的經驗走,用了其他更便宜的材料。
“魚骨理論”,不但變成了不能省也要省的“劣骨理論”,甚至還變成了不能湊合也要湊合的——“偷工減料”。
但很多工,是不能偷,很多料,是不能減的,很多貨,不一定便宜就無好貨,但太便宜了就的確容易無好貨。
你今天節省了成本,明天就要多付出代價。
這兩年,大家經常講什么是高質量,我以為,“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省物力”就是高質量。
否則,你再高科技,高制造,它也是低質量。
就好比這造車,就好比這智能駕駛……第一重要的,不應該是把價格打下來,而應該是要把命給留下來。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