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都跌成這樣了,明年iPhone還要漲價25%,蘋果可能要被特朗普逼著漲價了。
為啥說蘋果倒霉呢?大家都知道,蘋果在美國本土基本沒工廠,幾乎所有產品都在海外組裝,再進口到美國銷售。特朗普這一新關稅政策出臺,庫克之前精心布局的全球供應鏈策略瞬間就失效了。
要知道,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時候,蘋果還獲得了關稅豁免。可這次,哪怕庫克承諾追加5000億美元投資到美國本土市場,蘋果也躲不過這一劫。
咱來具體看看蘋果現在面臨的困境。蘋果在印度追加了iPhone和AirPods產量,印度面臨著26%的關稅;在越南布局了AirPods、iPad、Apple Watch和Mac的生產,越南面臨著46%的關稅;計劃追加馬來西亞Mac的產能,馬來西亞的關稅增長了24%;泰國作為亞洲Mac生產基地之一,面臨著36%的關稅;就連遠在歐洲的愛爾蘭,它的Mac生產基地也要面臨20%的關稅。而中國作為蘋果產業鏈的重要一環,面臨著34%的關稅。
綜合算下來,如果把關稅成本部分轉嫁給消費者,iPhone漲價25%不是沒可能。根據估算,蘋果每部iPhone手機的成本可能會增加256美元,差不多就是人民幣2000多塊,這占到它在美國平均售價的22%了。
很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全球的蘋果產品都要和美國市場的產品統一定價,那消費者可能就要面臨價格高得離譜的iPhone和Mac產品了。這對蘋果來說,太不利了。
4月3號當天,蘋果的股價就在納斯達克領跌,跌幅高達9%,市值一下子蒸發了3140億美元。
咱國內的消費者還能轉頭去選性價比更高的華為、小米等品牌。但美國的消費者就沒這么幸運了。
那蘋果現在有啥應對的辦法嗎?說實話,還真沒什么好招。因為就算面向美國市場,也改變不了要從全世界采購零部件來進行組裝的現實。而且蘋果布局多年的供應鏈多元化,目前沒有哪一個單一市場能夠完全實現蘋果的全鏈條制造,短期內要想轉移到美國,更是不太現實。就算是被稱作全球供應鏈市場布局大師的庫克,現在也只能無奈躺平了。
最近庫克自己也執行了一筆大額蘋果股票減持,套現了2400萬美元。看來庫克也明白,自己胳膊擰不過特朗普的大腿,只好先自己落袋為安了。
如果關稅問題一直持續,到今年9月發布的iPhone 17系列產品的售價預計可能會上漲9%,基礎型號會從799美元漲到870美元,Pro版的售價可能會漲到1089美元。要是按照其他更激進的預測,iPhone價格漲幅可能會更高。
比如說有分析師說,如果將關稅成本完全轉嫁給消費者,那iPhone 16 Pro Max在美國的售價可能會從現在的1599美元漲到2300美元,這個價格漲幅就太夸張了。
為了應對關稅,蘋果也在想辦法。比如說推動零部件供應商提供更優惠的價格,也就是壓榨一下上游供應商;自行承擔部分成本,自己縮減一下利潤;以及推動供應鏈多元化分散布局,在關稅低的國家看看能不能進行產業鏈布局。但是短期內在美國組裝iPhone依舊不太可行。
想象一下,下次美國老百姓走進蘋果商店,看到熟悉的產品,卻是高不可攀的價格,對于那些喜歡蘋果產品,而又把選票投給特朗普的美國老百姓來說,心情會是怎樣?他們愿意為一部iPhone多掏250美元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