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全球集裝箱航運市場在需求復蘇和運力快速增長的雙重影響下,呈現出波動性增長態勢,加之紅海問題等影響,全球集裝箱航運貿易量回升,運價在年中出現顯著回升后下半年有所回落,班輪公司盈利水平大幅好轉,且市場份額保持穩定。新造船市場成交量顯著上升,二手船市場隨運價上漲出現小幅反彈,船隊規模持續擴大,但增速已接近頂峰并逐漸放緩。集裝箱船訂造市場依舊延續大型化、綠色化趨勢。未來,在全球貿易量回升、區域沖突頻發、價格波動變化等多因素影響下,班輪公司也將迎來新一輪的挑戰。
關鍵詞:集裝箱船;航運市場;造船市場
一、2024年全球集裝箱航運市場形勢
( 一 ) 全球集裝箱航運貿易量穩步回升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2025年1月發布的最新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3%,較2024年10月的預測結果上調了0.1個百分點。這一預測反映了全球經濟逐漸恢復的良好勢頭,但面對不同區域的貿易緊張局勢、政治風險及不同經濟體間的發展差距,全球貿易的發展前景依然不容樂觀。2024年,全球集裝箱航運貿易量為2.12億TEU,同比增長5.6%,增幅進一步擴大。2024年12月,全球集裝箱航運貿易指數為126.45,同比增長3.4%,已超過2019—2024年的均值水平 ( 119.08 )。全球集裝箱航運市場與2023年的表現相比,海運貿易量增速進一步加快,航運貿易指數趨于平穩。克拉克森預測,2025年集裝箱航運貿易量將達到2.18億TEU,同比增長約2.8%,增速開始放緩。近年全球集裝箱航運市場及貿易波動情況如圖1、圖2所示。
圖1 2008年以來全球集裝箱航運市場情況
( 資料來源:克拉克森 )
圖2 2019—2024年全球集裝箱航運貿易情況
( 資料來源:克拉克森 )
( 二 ) 集裝箱航運價格先升后降
2024年集裝箱航運價格呈現先升后降的波動態勢。上半年受全球貿易復蘇和需求回暖的推動,加之紅海問題的影響,運價有所上升,尤其在亞歐航線表現尤為強勁;進入下半年后,隨著新船交付量的持續增加,運價開始慢慢回落,部分航線甚至接近2023年水平。12月CCFI ( 中國集裝箱運價指數 ) 為1 489.40,較2023年同期上升70.24%。CCFI全年平均值為1 544.45,較2023年均值上升62.90%,但較2022年均值下降44.98%,可見,在過去三年間集運市場價格波動十分明顯。12月歐洲航線、美東航線、美西航線、南美航線的運價指數分別為2 181.47、1 226.66、993.11和1 025.93,較2023年同期分別上升112.25%、44.03%、37.79%和58.91%。近年集裝箱運價指數情況見圖3。
圖3 近年集裝箱運價指數情況
( 資料來源:克拉克森 )
( 三 ) 班輪公司機遇與危機并存
2024年,全球班輪公司按運力排名前十保持不變,市場集中度高,幾大龍頭企業趨向壟斷。據AXS-Alphaliner統計,截至2025年2月20日,全球運營集裝箱船達到7 265艘,總運力共計3 179.77萬TEU,折合約3.77億t載重量。其中,前四大班輪公司運力占全球市場總運力的57.07%,地中海航運位居運力榜首,馬士基、達飛輪船、中遠海運集團位居其后。2024年,主要班輪公司在經歷了前一年的低迷后,普遍迎來了利潤的大幅增長。然而,市場的快速復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全球貿易量快速回升推動航運需求復蘇的同時,市場供需矛盾依然嚴重,價格波動性增強,班輪公司正經歷著新一輪的挑戰。全球集裝箱船運力排名前10位的班輪公司見表1。
表1 全球集裝箱船運力排名前10位的班輪公司
二、2024年全球集裝箱船造船市場形勢
( 一 ) 集裝箱船新船成交量顯著上升
2024年,全球集裝箱船市場新船成交量一改2023年的頹勢,成交量大幅上升。據克拉克森統計,2024年共計成交集裝箱新船385艘、436.30萬TEU ( 4 835.32萬載重噸 ),以艘數和TEU計算,分別比2023年同期上升75.00%和173.46%。新船訂單中主要包含17 000 TEU以上的超大型箱船76艘、12 000~17 000 TEU的大型箱船120艘、8 000~12 000 TEU的大型箱船87艘、3 000~8 000 TEU的中型箱船49艘以及3 000 TEU以下的小型箱船53艘。以載重噸計,集裝箱船占全球造船市場新船成交量的25.97%,熱度較2023年顯著上升,成交量甚至已經接近歷史最好水平。近年全球集裝箱船新船成交情況見圖4。
圖4 近年全球集裝箱船新船成交情況
( 資料來源:克拉克森 )
( 二 ) 新造集裝箱船呈現大型化、綠色化趨勢
2024年,全球集裝箱新船成交訂單的大型化趨勢更為顯著,以艘數計,10 000 TEU以上船舶訂單已超過50%,100~3 000 TEU、3 000~8 000 TEU、8 000~12 000 TEU、12 000~17 000 TEU、17 000 TEU以上集裝箱船新船訂單占比分別為13.77%、12.73%、22.60%、31.17%、19.74%,而2023年占比分別為47.73%、3.18%、18.64%、25.91%、4.55%。可見支線集裝箱船的訂單數量占比出現了明顯下降,而大型和超大型集裝箱船占比則明顯高于2023年。面對集裝箱海運貿易量的增長,大型箱船的規模經濟優勢進一步顯現,單位運輸成本的降低對航運公司產生了更大的吸引力。近年全球集裝箱船新船結構情況見圖5。
圖5 近年全球集裝箱船新船結構情況
( 資料來源:克拉克森 )
2024年共計成交集裝箱新船385艘,有296艘選擇綠色燃料,占比達76.88%,其中:LNG雙燃料186艘,占比48.31%;甲醇燃料和氨燃料動力 ( 含預留動力形式 ) 106艘,占比27.53%;電池推進4艘,占比1.04%。可見,2024年更多船東選擇了相對成熟的LNG作為替代燃料。2024年全球集裝箱船新船能源形式占比情況見圖6。
圖6 2024年全球集裝箱船新船能源形式占比情況
( 資料來源:克拉克森 )
( 三 ) 大型集裝箱船價格繼續走高
2024年,各類型集裝箱船新船價格均保持穩步增長態勢,與集裝箱船航運貿易量和需求增長保持一致。12月,克拉克森集裝箱新船價格指數為118.53,較2023年同期上漲12.71%。從具體船型來看,23 000 TEU以上的超大型集裝箱船新船價格一路走高,是上漲勢頭最為強勁的船型之一,截至2024年12月,該船型新船價格已達2.75億美元/艘,較2023年同期上漲16.77%。從新船價格變化趨勢不難看出,相較于中型、支線集裝箱船,大型箱船新船價格增長更為顯著,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集裝箱船大型化趨勢的市場特點。近年集裝箱船典型船型新船價格變化情況見圖7。
圖7 近年集裝箱船典型船型新船價格變化情況
( 資料來源:克拉克森 )
( 四 ) 二手集裝箱船市場呈現上升態勢
2024年,二手集裝箱船市場成交量在年內出現了兩次峰值,年中的交易高峰已經超越了近年來的最高水平。2024年全球二手集裝箱船交易共294艘,同比增長13.51%,成交金額共計67.21億美元,同比增長33.01%。隨著新船的陸續交付,未來運力緊張的壓力將逐漸釋放,甚至會出現運力過剩的情況,加之航運市場的不確定性依然較高,二手船價格極可能進入下行通道或保持低位震蕩。近年二手集裝箱船市場成交情況見圖8。
圖8 近年二手集裝箱船市場成交情況
( 資料來源:克拉克森 )
( 五 ) 船隊規模增速已趨于頂峰
船隊運力供給增速已達到近年峰值,且在2024年下半年呈現下降態勢。2024年12月,全球集裝箱船隊總運力規模達3 064.74萬TEU,同比增長10.40%。由于2023年集裝箱船新船市場相對低迷,2024年集裝箱船船隊規模增速趨于穩定并有所放緩,但在2024年新船市場火熱的背景下,可以預見集裝箱船隊規模還將持續增長。近年集裝箱船隊運力規模情況見圖9。
圖9 近年集裝箱船隊運力規模情況
( 資料來源:克拉克森 )
( 六 ) 中國船廠穩居新造船市場首位
2024年,中國船廠的全球集裝箱船新船訂單量依舊位居世界第一,大幅領先于韓國、日本。其中,中國船廠簽約新船訂單262.44萬TEU,全球市場份額為70.65%;韓國船廠簽約新船訂單77.99萬TEU,全球市場份額為21.00%;日本船廠簽約新船訂單30.79萬TEU,全球市場份額為8.29%。2024年中日韓三國累計承接新船訂單371.21萬TEU,全球市場份額已接近100%。
據克拉克森統計,2024年全球共有43家船廠獲得集裝箱船訂單,其中排名前十的船廠占據全球集裝箱船訂單83.73%的份額 ( 見表2 )。中國船廠獲得的大型訂單主要有:恒力重工年內獲得來自赫伯羅特公司和太平船務有限公司等共計20艘超大型集裝箱船訂單;韓通贏吉重工獲得10艘21 000 TEU大型集裝箱船訂單;10月,滬東中華與Seaspan公司再度攜手,簽訂了6艘自主研發的13 600 TEU大型集裝箱船訂單。
表2 2024年全球集裝箱船新船承接船廠排名前十
( 七 ) 船東下單熱情高漲
2024年,集裝箱航運市場回暖,更多的航運公司加入了下單建造新船擴充運力的行列,訂單集中度顯著下降,全球市場份額最高的地中海航運訂單占比也僅為16.04%。訂單量第二的船東是赫伯羅特,共訂造24艘、49.80萬TEU,全球市場份額13.41%;排名第三的是賽斯潘航運,共訂造41艘、31.74萬TEU,全球市場份額8.55%。2024年全球集裝箱船新船訂單前5家船東下單情況見表3。
表3 2024年全球集裝箱船新船訂單前5家船東下單情況
三、后市展望
2025年,集裝箱航運市場預計呈現出在波動中增長的態勢。全球貿易的持續擴大和新興市場的崛起將繼續推動市場需求。然而,隨著新訂單的陸續交付,運力過剩的風險將日益突出,尤其中歐航線的大型船舶可能隨著紅海問題的逐漸緩解而釋放壓力,導致運費下行。同時,新的環保法規正在加速行業的綠色轉型,推動雙燃料船舶和新的能效技術的應用。此外,貿易保護主義、全球供應鏈風險及能源價格波動等不確定性因素給航運公司優化航線、智能化轉型和靈活配置運力等提出了新的挑戰。總體上看,市場將在技術驅使與環保壓力的推動下向著更加高效、可持續的方向演進,但激烈的市場競爭與外部環境的變化也為2025年集裝箱航運市場增添了許多未知的神秘色彩。
作者簡介:
李姍晏,中國船舶集團工程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
金偉晨,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四研究所,工程師。
李永志,中國船舶集團工程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
本文刊發于《世界海運》2025年第3期,轉發須注明作者和原文出處。
【投稿】【提供線索】【轉載】請后臺留言或電郵投稿,主題格式為【投稿】+文章標題,發送至media@xindemarine.com郵箱。
聯系主編:陳洋159985119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