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大地回暖,萬象“耕”新。眼下正是大新縣各鄉(鎮)春耕生產工作的關鍵時期,4月8日,來到大新縣堪圩鄉明仕村150多畝水稻種植基地,田野上,插秧機高速運轉在田間來回穿梭,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春耕現場少了彎腰勞作的身影,多了科技賦能的“智慧農機”,一幅“機械鬧春耕”的現代化農耕景象展現在眼前。不一會兒,原本空曠的水田就被披上了一層“綠裝”。
插秧機現場作業。唐艾靜攝
插秧機現場作業。唐艾靜攝
“以前人工插秧,一個人一天最多插0.5畝地,現在一臺機器一天能插30畝,效率提升了好幾十倍!”來自蘆山村村民李阿姨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難掩興奮,“更重要的是,機械插秧的株距、深度都控制得很均勻,后期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都更省心。”
據大新縣農業生態和耕地保護中心高級農藝師潘彩芳介紹,今年縣里對購置插秧機的農戶給予補貼,還舉辦了機械化技術培訓,讓村民盡快掌握機械化種植技術。大新縣以“政策補貼+技術服務”雙輪驅動方式,全縣水稻機械化插秧率有了很大的提升。截至目前,今年全縣已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8.2萬畝。其中,早稻插秧面積達7.1萬畝,春玉米種植面積為10.5萬畝,其他糧食作物面積0.6萬畝。(唐艾靜 黃海婷)
技術員指導機械手插秧技巧。唐艾靜攝
群眾正在移植秧苗。唐艾靜攝
群眾正在移植秧苗。唐艾靜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