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齊巨儒
近日,陜西省有機農業協會動作頻頻,繼北京核心區域打造的近300平方米有機農業生活館已進入試運營階段后,西安幸福林帶有機農產品展廳正緊鑼密鼓開展選品工作,這一系列實體化布局標志著協會"產供銷一體化"戰略進入縱深發展階段,為會員企業搭建起貫通生產端與消費端的實體服務平臺。隨著有機農業市場關注度持續攀升,協會近期迎來業務對接高峰,咨詢入會及合作事宜的企業與個人絡繹不絕,行業向心力顯著增強。
實體場館賦能品牌價值提升
北京有機農業生活館作為西北地區有機產品輻射京津冀的重要窗口,集中呈現陜西有機蘋果、獼猴桃、茶葉、富硒雜糧等200余款特色產品,集產品展示、品鑒體驗、文化傳播于一體,通過場景化陳列和沉浸式體驗,直觀傳遞有機農業的生態價值。試運營期間已吸引多家央企食堂、某部隊、高端社區采購團隊實地考察。西安幸福林帶展廳則聚焦本土優質農產品,通過嚴格選品機制構建"有機優品庫",重點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展示,未來將與北京館形成"產地+銷地"的雙向賦能體系。協會秘書長王振華透露,兩處展示中心將接入"線下體驗+線上商城"的模式,構建覆蓋家庭消費的有機食品供應鏈。
創新十大服務體系賦能全產業鏈
依托十年行業深耕經驗,協會創新構建的十大服務體系(全產業鏈專家智庫、多元渠道立體拓市、展會賦能品牌躍升、認證幫扶降本增效、農文旅融合創收、全媒數字營銷矩陣、國際交流全球觸達、融資通道助企啟航、政企直通項目落地、文化賦能品牌傳播)正顯現出強勁動能。
在2024年某軍事機關大院產銷對接會上,15家會員單位通過協會搭建的"政軍企"通道簽訂長期供應協議,涉及金額超千萬元。針對中小企業的痛點,協會今年已協助23家企業完成有機認證申報,認證成本平均降低40%,并促成8個農文旅融合項目落地,打造出"有機茶園康養游""生態牧場研學行"等特色線路。
"我們不僅提供專家智庫對有機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更注重打通從田間到餐桌的完整鏈路。"協會秘書長王振華表示,通過整合全產業鏈資源,目前已形成"技術指導-認證幫扶-渠道拓展-品牌營銷"的閉環服務。
政企協同激發市場活力
協會近期密集開展業務對接,單日最高接待18家意向入會企業,涵蓋有機農業產品企業、有機食品企業、智慧農業設備商、社區生鮮平臺、有機肥料企業等產業鏈各環節。隨著"社區團購直通車"項目的推進,協會已與西安16個中高端社區建立合作,通過定期舉辦有機市集、健康膳食講座等活動,培育都市消費新場景。去年以來,協會累計開展產銷對接會58場,促成交易額超5000萬元,其中"有機農產品進京"行動幫助柞水木耳、富縣有機蘋果、眉縣有機獼猴桃、洋縣有機香米、富平柿餅、涇陽茯茶等地理標志產品打開華北市場。
數字賦能構建產業新基建
協會秘書長王振華表示,2025年將重點推進"全媒數字營銷矩陣"建設,聯合副會長單位西安國聯質量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開發有機農產品溯源區塊鏈系統,計劃三季度上線"陜西有機匯"區域公用品牌電商平臺。同時依托新落成的"新質生產力綜合服務中心",為會員提供從種植規劃到跨境貿易的全周期服務。
目前,協會會員數量同比增長28%,服務覆蓋全省56%有機認證企業。隨著實體場館運營深化與服務體系迭代,陜西省有機農業協會正加速構建"產銷一體"協同發展的有機產業生態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據悉,協會正在籌備2025“一帶一路”有機農業研討會、對接會、產銷大會,通過三個會議帶動陜西有機農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企業搭建產銷交流平臺。隨著十大服務體系持續深化,陜西省有機農業協會正以創新姿態引領行業變革,為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戰略注入有機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