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網絡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請知悉。
中國是在修超級運河嗎?2030年或將建成驚人的水運網,將顛覆國家的經濟版圖,這是真的嗎?
超級運河配得上超級嗎?
當高鐵網絡重塑中國的地理版圖之后,另一場更為緊密的交通革命,正在水下面醞釀著。一條總長超過1700公里的超級運河項目已經被提上日程,而且還被編入了國家的規劃里面,預計在2030年初步建成。
這個超級運河,憑什么配得上超級二字呢?
它橫跨長江、珠江兩大水系。像一條無形的紐帶,串聯起了6個省30個城市,甚至能夠通過萬噸巨輪。那這究竟是現代版京杭大運河的復興,還是能夠改寫中國經濟格局的水上高鐵呢?為何說它的建成可能讓內陸省份逆襲沿海?
中國謀劃超級運河的野心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那時候國務院批準了一份文件,叫做《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其真正讓計劃落地的是2021年公布的《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
這項代號為四橫三縱的設計工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浙贛粵運河,它被官方定義為打通長江與珠江的黃金水道。
這條水道從北邊開始于浙江杭州,一路經過江西贛州,最后到達南邊的廣東韶關。全長約1760公里,工程分為三期。
第一期是2022年到2025年完成錢塘江與新疆的聯通,2020年到2028年打通贛江與北疆的聯通。2029年到2030年,計劃實現全線的通行,整個項目預計耗資3,200億元,相當于是再造三個港珠澳大橋。
超級運河能帶來什么
那么,這條超級運河又能夠為我國和老百姓帶來些什么呢?
首先就是重塑物流格局。目前,長三角貨物運往珠三角,要么就是走海運,要繞行臺灣海峽。整個過程至少是要耗費一個星期的時間,要么就是走鐵路或者公路,成本卻比水路要高三倍左右。
浙贛粵運河建成之后,萬噸貨輪就可以從杭州直接運往廣州,時間上能夠縮短三天,運費也比鐵路低了40%。按照設計運力,每年也能夠分流3億噸的貨物,相當于京滬高鐵年客運量的15倍。
再者就是它能夠激活內陸的經濟運河,因為途經江西贛州廣東韶關等城市,這條超級銀河或將崛起為新一代的水陸聯運樞紐。
就拿贛州來說,他們規劃的臨港產業園現在已經吸引了寧德時代投資5000萬建廠了。專家初步測算,通過水運出口歐洲的每個集裝箱,能省下8000塊的運費。
這條超級運河或將破解能源困局,因為珠三角每年需要從北方調入2億噸的煤炭。若走水運的話,不僅運輸成本會下降35%,還能釋放二十萬節火車皮。更重要的是運河將配套建設水上充電走廊,為我國電動貨船提供換電服務。
2030年真的能夠建成嗎?
那么這條超級運河在2030年真的能夠建成嗎?別說的雄心勃勃,到最后沒建成,可就打臉了。
其實這條超級運河在時間上,還是面臨著三大挑戰的。它需要在江西境內打通分水嶺,修建20座巨型船閘。這個地理上的難題就相當于是在丘陵地帶雕刻出海拔差60米的水道,難度很大。
另外就是生態問題,潘陽湖段有可能會影響江豚的棲息地。為此設計方首創了生態船閘,給魚類洄游通道預留了一定的位置。再者就是資金上面的壓力。3,200億投資中,地方需承擔45%。那這對于江西等中部省份來說,壓力會不會有點太大了?
不過,工程進展是超預期的。截止2024年6月,錢塘江到新疆段目前已經通行,首收千噸級貨船已經成功穿越了浙西群山。按照當前的工程進度來看,2030年實現骨干航道貫通,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這條超級運河的水運每提升1%的占比,那全國物流成本就能下降3,000億元。每開通100公里的航道,就有可能會創造5萬個就業崗位,甚至更多。
所以超級運河開通后,它拉動的可就不僅僅只是貨物了,而是我們未來幾十年的戰略縱深!大家說呢?
讀者朋友,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平陸運河正式開工建設 帶你看未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啥樣?——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