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鳳霞原名楊淑敏,祖籍江蘇,1927年1月26日生于蘇州,后被人販子販賣入津,6歲學京劇、13歲習評劇,15歲脫穎而出。后來,新鳳霞因為在《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等名劇中表演出色傳神,被譽為“評劇女王”。
建國初期,新鳳霞的《劉巧兒》轟動京華,連拉洋車的也都幾乎無人不唱。傳說,周總理曾這樣說:可以三天不喝茶,不可不聽新鳳霞。
新鳳霞不僅唱得好聽,而且人長得也漂亮。1952年,梅蘭芳、齊白石、郁風(畫家、郁達夫侄女)等人曾應邀到他們家吃飯,齊白石看見新鳳霞后、就被吸引住了,目不轉晴地一直看。據說當時的場景是這樣:
秘書推了他一把,提醒說:“不要老看著人家,不好……”
齊白石著急了:“她生得好看,我就要看!”
新鳳霞趕快走到白石老人面前說:“齊老您看吧。我是唱戲的,不怕看。”
這讓滿屋子人全笑了起來。郁風趁勢說:“齊老喜歡鳳霞,就收她做干女兒吧。”
于是,新鳳霞當即跪在地下叫了“干爹”。此后,新鳳霞成了白石老人的入室弟子。
新鳳霞
新鳳霞、吳祖光
新鳳霞說自己不怕看,其實是不準確的。有一次就因為緊張害怕,出了個不大不小的事故。
1950年春節期間,中國評劇院應邀去中南海為中央領導演出。這是主席第一次看評劇,也是新鳳霞第一次帶著評劇進京向領袖匯報演出。
當幕布拉開、音樂響起,舞臺燈光將布景上的窯洞照亮時,原來十分安靜的劇場忽然異常活躍起來。有講話聲、歡笑聲,新鳳霞一緊張,竟然把頭兩句詞“劉巧兒生來手兒勤,織布紡線都認真”全忘了。
忘了也得唱、不能停啊。新鳳霞強迫自己鎮靜了下來,有音無字地勉強哼唱完了前兩句,到第三句時才正經地唱了下去。戲演完后,主席站起來帶頭鼓掌,并且和總理走上臺去看望演員。
當主席走到新鳳霞的身邊時,高興地說:“我們都很高興,又看見延安的窯洞了。”“我在延安聽過《劉巧團圓》的說書,想不到來到北京又看到《劉巧團圓》的評劇。”
主席還對新鳳霞說:“你這個小鬼演得不錯,可是功夫還不夠,第一場劉巧兒頭兩句唱的什么、我就沒有聽清楚。唱戲是給人聽的,要咬清每個字,唱好每句詞。”
雖然見了主席有些緊張,但是她在追尋婚姻幸福上,新鳳霞卻與劉巧兒一樣勇敢。年輕貌美的新鳳霞不缺人做媒,熱心人給她介紹了很多中青年干部,但她都不愿意。她心里的真實想法是,自己沒進過學堂、識字有限,要找個丈夫、就得是個能教自己文化的老師。
新鳳霞、吳祖光與女兒吳霜在一起
后來,她就喜歡上了在文藝會議上偶遇的劇作家吳祖光。她鼓起勇氣暗示吳祖光,說前門大街的買賣家也都在播放劉巧兒的“因此上我偷偷的就愛上了他”。見吳祖光不懂什么意思,新鳳霞干脆就直接表白了:“我想跟你結婚,你愿不愿意?”
毫無精神準備的吳祖光一下子站了起來,怔了一會兒才說:“我得考慮考慮”、“我得對你一生負責”。1951年的仲夏夜,“評劇皇后”新鳳霞與“戲劇神童”吳祖光在北京舉辦了盛大的婚禮。
從此以后,新鳳霞就多了一位丈夫老師。梅蘭芳也是新鳳霞的老師。1953年秋天,梅蘭芳在天津演出時,吳祖光為拍片趕至天津,新鳳霞跟著來看戲學習,就此拜了梅蘭芳為師。
收了這么一個弟子后,梅先生風趣地說:“我每次收學生都是學生請客,這次收新鳳霞我自己請客。”
在后來的反右運動中,新鳳霞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但多年以后,新鳳霞提起往事時說:"苦難都過去了,我也殘疾了,怪她們有什么用,原諒她們吧。"
新鳳霞這么說,讓如去想起一種境界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時也想起很多曾遭遇過“不公平”待遇者,提起那個時期就是咬牙切齒的仇恨。相比之下,如去認為新鳳霞先生的胸懷、配得上“大家”二字。
1998年4月12日,新鳳霞在江蘇省常州市逝世。此去經年,如去愿新鳳霞先生安息,愿她和吳祖光先生在天上之靈繼續相親相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