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北海市海城區高德街道赤西村的320畝農田僅有一條機耕路,偏遠田塊的農資搬運只能依靠人力,農戶耕作極為不便。
如今,赤西村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機耕生產路縱橫交錯,灌溉渠道筆直通暢,田塊平整開闊,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大大提升。“現在機耕生產路增多了,耕作效率提高了,糧田變成了‘良田’。”赤西村黨總支部書記陳志東說。這一轉變正是海城區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生動寫照。
2024年,海城區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推動農業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精心組織、科學實施,在項目規劃、建設、監管等環節下足功夫,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該區全年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1027畝,占自治區下達任務的102.7%。
該區充分依據“三區三線”成果,將集中連片200畝以上永久基本農田范圍全部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著力打造赤西村高標準農田建設核心區320余畝。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海城區實施田塊土地平整、機耕生產道路、農田排灌渠道等工程建設,將原來零散的“小田塊”整合成“大田塊”,發展集中連片規模化農業生產。目前,該項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農戶正在積極開展春耕生產工作,累計種植玉米、花生和各類蔬菜共計300余畝。
“在項目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我們堅持‘高標準農田建設群眾說了算’,將項目‘建什么、怎么建’的主動權全部交給群眾,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更貼近實際需求。”海城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局長龍光坤說。
海城區在土地平整、溝渠路布局和工程質量上充分尊重民意,一方面組織專業隊伍深入田間地頭勘察和建設,力求做到科學合理、實用高效,另一方面廣泛征求村干部和村民群眾的建設需求和意見建議,在實現高產穩產的同時,滿足群眾的建設要求。
為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常態化工程質量監管,海城區采取“主管部門+街道+村級”三級監管機制,組織人員在建設期內定期到點到位開展工程質量監管,充分保障工程建設質量。
該區還充分發揮村民監管力量,調動村民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發動村民代表參與監管50余次,對土地平整和機耕路、灌溉渠道鋪設等關鍵工序進行旁站監督,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更加符合農民的實際需求。
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扎實推進,改變了海城區的農村農業生產面貌,有力推動了鄉村全面振興。如今的海城,農業生產逐步實現現代化,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勞文靜 李遠珍)
來源:海城區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