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這下真的危險了,盡管美國已經不再成為最大威脅,卻也架不住歐洲大陸上其他國家的齊心協力。西方陣營內部是出現了分裂,可究其本質仍然是美國和俄羅斯的綜合實力相差太大。
英法德等國家和俄羅斯的差距并沒有這么大,在俄羅斯表現出不會輕易放棄對于烏克蘭領土的強烈欲望時,如果英法德就此連起手來,俄羅斯仍然會占據下風。
據媒體報道,德國計劃在波羅的海三國當中的立陶宛部署一支5000人的裝甲旅。
德國此舉的意圖是加強北約東翼防御,以應對俄烏沖突即將到來的風險外泄。
據悉,這是德國自二戰以來首次啟動永久性海外駐軍計劃且已從本月1日起發揮效力。
這支裝甲旅未來將駐扎在靠近白俄羅斯邊境的一處新軍事基地內。
在軍事基地還沒有修建完畢之前,裝甲旅將會在立陶宛特別準備的臨時基地中進行活動。
但該裝甲旅目前已經向立陶宛派出了150名士兵作為先鋒部隊并就此駐扎。
到今年年底的時候,派往立陶宛駐扎的士兵將達到500人。
這樣的一幕不禁讓人想起二戰時期的德國公然和蘇聯開戰,戰爭的殘酷性和破壞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大。
如今雖然在名義上是進行防御,可誰也不知道北約為了消除后患會不會選擇主動進攻。
言而總之,德國重新海外駐軍的行為舉止實際上非常危險。
因為這會加劇地區沖突爆發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特朗普鐵了心要推行“對等關稅”政策進而加速逆全球化的態勢下。
另據媒體報道,該裝甲旅將于2027年前具備全面作戰能力。
如果德國未來會擴大立陶宛駐軍部隊的規模,那么2027年之后的兩三年時間肯定是備戰和危險期。
這樣一來,爆發地區沖突的時間很可能會在2030年及其以后,這是德國對外公開傳達的信號。
但德國對俄羅斯的這一預判實際還要追溯到去年2月。
去年2月,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留斯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態,稱:“我無法預測是否以及何時會發生(俄羅斯)對北約領土的襲擊,但這可能會在5至8年內發生”。
如今的德國已經按照這一預測開始有計劃地行動、籌備起來,這與之前德國的既定國策背道而馳。
眾所周知,德國是歐洲大陸上經濟發展比較強勁的國家。
一直以來,德國也以大力發展經濟作為主要目標,并不在軍事方面過多投入。
這當然有著歷史原因的影響,但最根本的還是北約仍然存在,而北約的對手華約卻已經消失不見。
北約作為一個軍師聯盟,每年的軍費開支和擁有的軍費數額都要超過聯盟當中的任何一個國家。
既是出于省錢的考慮又是注重自身利益的再正常不過的表現,德國一直在不留余力地發展經濟。
可是這樣的態勢卻隨著俄烏沖突的爆發悄然發生改變:德國不僅大幅增加軍費開支而且還堅決站到了諸如英法等國的強硬派一邊。
如今的德國更是啟動了永久性海外駐軍計劃,這就意味著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很可能已經實質性消亡了。
當下的時代主題已然不再是和平和發展,未來的世界將擁有暴力、爭奪等極具個性的特征。
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的俄羅斯將會首當其沖受到沖擊和影響。
現在的俄羅斯雖然可以倚靠包括我國在內的諸多盟友在名義上和西方陣營達成平手,但未來的形勢卻不好說了。
也許第三次世界大戰不久后就會到來,源頭和開端正是當下仍在繼續進行的俄烏沖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