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開國功臣中他排名第三。十二歲時,母親去世,隨著父親輾轉多地,幾次都差點亡命途中,十四歲時,終于跟舅舅朱元璋團聚,十九歲上陣殺敵,驍勇善戰,屢立戰功,他就是大明曹國公李文忠。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兒,1339年生于盱眙縣太平鄉,是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的兒子。投奔朱璋后被收為義子,改姓朱,叫朱文忠,跟朱元璋之間從甥舅關系變為養父子關系。后來又復姓李。1384年,四十五歲時病逝,一生戰功赫赫,封曹國公,卒后追封岐陽王,謚武靖,賜葬鐘山之陰。
十九歲時,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領親軍隨軍支援池州,擊潰敵軍,攻下了四個縣,占領了建德、諸暨,且招降了王溥。于萬年街擊敗元朝院判阿魯灰,又于于潛、昌化擊敗苗軍。進攻淳安,夜襲洪元帥,降服其部千余人,李文忠被授為帳前左副都指揮兼領元帥府事。
公元1362年2月鎮守金華的苗軍大將蔣英、劉震、李福和駐守處州的苗軍大將李佑之發動一場叛亂。李文忠奉命前往退敵,穩定金華,安撫部眾,奪取處州,守住諸全、義烏、諸暨,大敗張士誠部。
1365年,張士誠又派20萬大軍攻打新城,朱元璋派李文忠救援。這是一場敵眾我寡的戰役,李文忠為鼓舞士氣,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此戰消滅敵軍精銳騎兵無數,斬首敵人數萬之眾,俘獲將領六百,繳獲糧草,兵器無數。
1366年,朱元璋討伐張士誠,李文忠奉命牽制敵軍。他招降余杭守將,并以禮相待,且治軍嚴明。據史料記載,李文忠軍中的一名士兵借用了老百姓的鍋具沒還,被李文忠下令斬首示眾。大軍進城時更是嚴令軍隊“ 擅入民居者死”。
征討北元,李文忠也立下了赫赫戰功。1369年.李文忠隨常遇春征討北元,跟隨常遇春一起逼元帝退位,常遇春病故后,由李文忠接管部隊。在與元軍作戰的過程中,李文忠降服了興和將領,俘獲元帝之子元昭宗的后宮、將臣等人,又獲得珠寶無數,降服敵軍五萬余人。也因為此戰獲得的巨大勝利,朱元璋親自到城門迎接李文忠,并升他為曹國公,且享有世襲權。
李文忠征戰,從無敗績,雖然戰功赫赫,但是卻生性耿直,為人低調。
明初的胡惟庸一案牽連甚多,朝中人心惶惶,皆唯恐避之不及。李文忠認為大肆誅殺功臣,會給明朝的政權帶來隱患,不顧龍顏大怒,多次進言。李文忠的行為惹怒了朱元璋,被革職,賦閑在家。既始被革職還以賓客之言,勸說朱元璋少殺戮,又勸諫征伐日本,甚至說宦官過多,并非天子不近刑人之義。
1383年冬,李文忠得病。朱元璋親臨探視,并命淮安侯華中負責醫治。第二年三月,李文忠去世,朱元璋追封岐陽王,謚“武靖”,配享太廟。
來源:明光文旅
主辦: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編輯:張榮蓉,初審:賁方舟
復審:嚴 慧,終審:張 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