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5年中,全球藥物使用量增長了14%,全球藥品支出增長了35%。而且整體數據到2028年還是以相似的速度在攀升!
看上去制藥行業是一個“紅紅火火”的行當!
那這個行業到底賺不賺錢?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拿數據來說話。有人統計了2019-2023年,這5年期間,24家大藥企的財務數據,并進行了分析,幫我們解開了這個謎底!
從公司收入來看,這24家制藥公司在5年期間的總收入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在2022年達到8613.8853億美元的峰值。
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2023 年的總收入略有下降,但這并不能掩蓋總體趨勢的進展。
從藥企收入的整體上升趨勢來看,制藥行業是一個盈利、強勁和充滿活力的行業!
從研發投入看,過去5年,前24家制藥公司的平均研發支出穩步增長,在2023年達到74.8747億美元的峰值,增長了近 40%。
研發支出的穩步增長與現代生物醫藥開發的復雜性、技術的進步、研究領域的擴大及對更復雜和罕見疾病的重新關注有關。
不過,單純看平均研發支出占收入的百分比,在過去五年中這個數值保持穩定,大約在19%~21.5%略有波動。
在收入增長的背景下,研發投入的絕對值也是水漲船高~!大藥企重金投入研發,這也說明制藥行業確實“有利可圖”!
在制藥行業,研發投入和藥物管線產出之間的關系很復雜,因為當期研發投入轉化成的研究藥物會在審評中被滯后批準。
此外,復雜的治療領域(如腫瘤)可能具有非常高的研發支出,但臨床試驗成功率非常低。這也會導致,投入和藥物批準數量不匹配的情況。
因此,在大的投入前提下,過去5年的新分子實體(NME)批準數量處于波動狀態,在2023年達到26個批準的峰值(這與2019年,5年前的最高研發支出相符)
這里我們要引入一個概念:埃魯姆定律(Eroom law)。從英文拼寫看,Eroom是Moore(摩爾定律)的拼寫的倒序,也就是反摩爾定律。
這定律的大概意思是:在藥物開發領域,自1950年以來,每十億美元研發投入,產出的新藥數量約每9年減少一半。如果調整貨膨脹,會降低約80倍。
這也可能是研發投入和產出,當期不成比例的原因!
雖然藥物的批準上市出現了滯后,但是5年期間,所有臨床試驗的開展卻和投入成正比。
整體看,這五年中所有階段的臨床數量都在穩步增長。I期臨床試驗的平均增幅最大(從35項增加到45項),而III期試驗的平均數量略有增加(從 7 項增加到10項)。
這也表明,藥企對新藥發現的更加重視。當然了,這也和不同臨床階段的藥物研發失敗率不同有關。
最后從整體的數據看,制藥行業的玩家們均在積極投入研發,并且收入表現優異!
因此這個行業,“值得搞錢”!
其實內在的原因也很簡單!
全球人口老齡化需要年齡相關疾病的新藥!
老齡化進一步增加了慢性病發病率,從而推動了對長期治療藥物的需求!
此外,監管也在前方百計的為制藥公司提供激勵,刺激藥物的開發,從而加速產品上市。
種種原因,醫藥行業,生生不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