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為中國最具國際化的都市之一,其美食融合了本地傳統(tǒng)風(fēng)味與外來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派"飲食文化。上海美食講究“濃油赤醬”與“清淡鮮甜”的平衡,既有本幫菜的影子,又融合了江浙風(fēng)味。下面盤點一下上海十大特色小吃。
生煎饅頭
上海生煎饅頭(簡稱“生煎”)是滬上最具代表性的傳統(tǒng)小吃之一,上海人習(xí)慣稱包子為“饅頭”,故有“生煎饅頭”之名。 外皮酥脆、內(nèi)餡多汁,承載著幾代上海人的味覺記憶。它不僅是早餐界的“扛把子”,更是街頭巷尾的煙火氣代表。上海生煎分為兩大流派;1、清水派(傳統(tǒng)老派):面皮用半發(fā)酵面團,厚實松軟;餡料緊實少湯汁,突出肉香。 2、渾水派(新派改良):面皮不發(fā)酵或微發(fā)酵,薄而柔韌;餡料加入肉皮凍,咬開爆汁,需“先開窗,后喝湯”。
上海生煎
上海蔥油餅
上海蔥油餅是街頭巷尾最接地氣的小吃之一,外皮酥脆、內(nèi)里柔軟,蔥香濃郁,趁熱咬下一口,滿嘴油香卻不膩,是老上海人從小吃到大的記憶味道。
蔥油餅
蔥油拌面
上海蔥油拌面,看似簡單,卻是最考驗功夫的本幫面點。熬得焦香的蔥油、恰到好處的醬油比例、筋道的面條,三者缺一不可。它沒有澆頭的喧賓奪主,卻能用最樸素的食材征服味蕾,是老上海人早餐、夜宵的經(jīng)典選擇。
蔥油拌面
排骨年糕
上海排骨年糕是一道充滿市井氣息的本幫經(jīng)典小吃,炸得金黃酥脆的豬排,搭配軟糯微甜的年糕,淋上濃稠的甜面醬或辣醬油,一口咬下,外酥里嫩、咸甜交織,是老上海人從小吃到大的情懷美味。
排骨年糕
炸豬排
上海炸豬排(也叫“上海式炸豬排”)是滬上最具代表性的家常美食之一,外表金黃酥脆,內(nèi)里鮮嫩多汁,蘸上上海特有的辣醬油,咸香酸甜,是老上海人從小吃到大的“comfort food”。無論是街邊面館、老牌西餐廳,還是自家廚房,一塊合格的上海炸豬排,總能讓人瞬間回到弄堂里的舊時光。
炸豬排
蟹殼黃
名字聽起來像海鮮,實則是上海傳統(tǒng)酥餅,因形似蟹殼、色如煮熟的蟹黃而得名。這款老上海點心外皮酥脆、內(nèi)餡咸甜,曾是茶館里的“標(biāo)配茶點”,如今雖不如生煎小籠出名,卻是懂行的老饕們的心頭好。
蟹殼黃
蟹粉小籠
蟹粉小籠是上海的經(jīng)典傳統(tǒng)小吃,它以薄皮包裹鮮美的蟹肉和豬肉餡,搭配濃郁的蟹黃湯汁,口感細(xì)膩,味道鮮美,是許多人喜愛的點心。
蟹粉小籠
菜飯
菜飯是上海的家常美食,以青菜和咸肉為主料,與米飯同煮,米粒油潤、菜香濃郁,還帶著咸肉的鮮香,簡單卻充滿煙火氣。
菜飯
條頭糕
條頭糕是上海的傳統(tǒng)糯米點心,因外形細(xì)長如“條狀”而得名。它以軟糯香甜的口感著稱,內(nèi)餡多為細(xì)膩的豆沙,外裹糯米皮,表面常撒桂花或椰絲,冷熱皆宜,是老字號糕團店的經(jīng)典款。
條頭糕
粢飯團
粢飯團是上海地區(qū)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早餐小吃,用熱糯米飯包裹油條、榨菜、肉松等餡料,捏成團狀,口感軟糯咸香,飽腹感強。根據(jù)做法和餡料不同,分為甜口和咸口兩大流派,是許多人童年的味道。
粢飯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