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華,女,1978年1月出生,擔任扎賚特旗宇震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2002年,響應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她承包了扎賚特旗巴彥高勒鎮和平村四平山屯的245.1畝荒山。二十年間,她在這片荒山上種植了10萬棵山杏樹和5萬棵蘋果樹、山丁樹、榆樹等,創造了至少300萬元的經濟價值,并將荒山改造成果樹滿山。2005年起,她在林下嘗試種植芍藥、防風、黃芩、桔梗、蒼術等40多種中藥材,面積達200多畝。2017年,她成立了扎賚特旗宇震農牧業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403萬元;2018年8月,合作社被命名為全國巾幗脫貧示范基地。2022年,合作社又榮獲興安盟巾幗現代農牧業科技示范基地稱號。
推進農牧業產業化進程 推動地方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起初,她承包了245.1畝荒山,專注于果樹種植;隨著成效的顯現,她開始嘗試林下種植藥材,發展林下經濟;合作社成立后,她們開始承接林地托管業務。目前,她們進一步探索畜禽養殖,養殖小尾寒羊200余只,家禽1000只。二十年來,通過承包、托管的形式,實現了規模化經營,充分利用林下資源和空間資源,探索多種發展方式以降低成本,提高性價比。
在此基礎上,探索出以生態林為基礎,結合畜禽養殖、中草藥種植及果園采摘的林藥示范基地建設路徑,基地收入由苗木、杏核、畜禽和中藥材四部分組成,年純收入超過30萬元。帶動弱勢勞動者增加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以技術創新為強大動力 促進傳統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加強技術投入,引入專業人才進行長期指導。目前,基地擁有員工15人,包括2名中草藥種植專業土專家和1名林業土專家,指導并跟進種養殖生產的全過程。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確保產出質量,為缺乏科學技術的人工林場提供技術指導和托管服務。通過提供技術指導、技術支持和苗木種植等服務項目,以成林為基礎,保障增收的同時不損害耕地,改變林地的收入結構,將林地收入提高到不低于糧食收入的水平,從而激發造林積極性。
積極踐行助人為樂精神 助力婦女群體共同創造財富
在發展過程中,她始終銘記黨和政府以及婦聯“娘家人”的關懷和支持。當她擁有一定的力量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地方發展和婦女姐妹們的增收致富貢獻自己的力量。合作社定期舉辦婦女實用技術培訓班,教授種養殖知識,引導婦女姐妹們提升能力水平,實現自主發展。目前,已帶動各村勞動婦女700多人通過以勞代酬、發展家庭經濟等方式,保障人均增收1500元/年(實際工作時間3個月);她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的進程中,2021年為困難群眾、巾幗創業者發放價值5萬元的果樹苗、中藥材苗、芍藥種子等,引導大家發展庭院經濟;2024年她計劃提供30萬顆藥材苗子、1萬棵蘋果苗和沙果苗來助力發展庭院經濟,通過“以借還本”的形式,激發婦女姐妹們的發展積極性,進而帶動更多婦女創業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巾幗智慧和力量。她積極向外推廣這種產業模式,希望“政府+合作社+基地+農戶”利益聯結機制,能為建設綠色生態的扎賚特旗更好地發揮積極作用,并向興安盟及更廣大的地區推廣。
2009年以來她榮獲多項殊榮,被評為“全國老區婦女創業創新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十佳最美生態環保志愿者、自治區三八紅旗手標兵、“興安盟第二屆十佳青春榜樣”、全盟農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等稱號,獲得自治區第三屆創享青春杯創 業創新大賽創業組一等獎,當選為扎賚特旗第十六屆人大代表。接下來,她在用好現有經濟發展模式的同時,繼續發揮助人為樂精神,帶動姐妹們發展庭院經濟,探索打響“婦”字號品牌,共建美麗幸福和諧新農村。
來源:文明興安盟
編輯:盈盈
責編:十月
終審:和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