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沐浴著春風,穿越云霧繚繞、開滿山野鮮花的山路,我踏入了祿豐市土官鎮芹菜塘村,一個隱匿于深山之中的苗族山寨。這里,海拔一千九百余米,山高箐深,仿佛世外桃源。
二十多年前,我隨市扶貧隊第一次到芹菜塘苗寨,道路泥濘濕滑,崎嶇狹窄,晴天黃灰冒,雨天到處泥,村民們生活在干旱貧瘠的大山之上,缺水、缺糧,種植的土豆小得可憐,玉米干癟稀拉,蕎子癟殼居多,住的多為土木結構房屋,有的甚至住在三面圍墻一屋頂的破房內,正面僅以樹枝遮擋。這里曾是貧窮的代名詞。
歲月悠悠,二十余載時光流轉,山民們靠山吃山,因地制宜,以培育果樹,種植高山經濟作物,養殖牛羊等方式,發家致富,甩掉了貧窮落后帽子?,F在,芹菜塘苗寨群眾,手里有錢,家有余糧。水泥道路蜿蜒而上,直達山寨;多數村民住上了磚混結構樓房,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隨著“咯吱咯吱”聲響,我循聲走進一戶人家,只見一位五十余歲的苗族婦人,綰著圓圓的發髻,一身苗族服裝,正帶領著徒弟織土麻布。從工作間一大摞各級獲獎證書知道,她叫龍桂花,苗族服飾非遺傳承人,她家中彌漫著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
龍桂花今年五十二歲,丈夫退休在家,兒子是現役軍人;她帶的兩個徒弟,年長的三十來歲,小的僅二十二歲。她的家庭,以種植和織布為業,制作苗族服飾,自產自銷。
走進她的成衣制作間,一臺電動縫紉機格外醒目,四面墻上展示著制作好的各式各樣服飾:白底繡著紅色圖案的披肩,繡著牛頭花紋的褂子,上藍下白,綴滿苗族喜愛圖案的花裙,藍底白花的大褲管褲子,用白色、藍色、黑色、大紅、大紫金絨搭配制作的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的各種各樣的服飾。這些服飾制作精良,暢銷省內外,為龍桂花一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
如今,龍桂花家在寨里蓋起了兩層小樓,家里沙發、電視、冰箱等現代化家具電器齊全;儲物間內,玉米堆成塔;車棚內,停著越野車和農用車;水泥硬化的院內,遍植多肉觀賞植物和名貴花木。
帶著依依不舍的心情,與熱情洋溢的苗家揮手告別。大山的氣候,說變就變,來時還春光明媚,此時云卷云舒白云翻滾,遠處飄來的云彩,將大山和苗寨包裹其中,回頭看著飄浮在白云深處時隱時現的苗寨,仿佛仙境一般。
芹菜塘苗寨的變遷,是中國農村現代化進程的一個縮影。這里的人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幸福篇章。
作者:鄭國平?(作者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轉載請注明來源《民族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