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于明清兩朝之間一系列大戰的故事,例如薩爾滸大戰、渾河大戰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明朝與后金政權之間的遼陽大戰。不得不說,在此次戰役中,明朝軍隊充分發揮“揚短避長”,結果,8萬多軍隊的遼東方向崩盤,遼陽城失守,整個遼東地區,幾乎全線崩潰。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明朝與后金政權之間的幾次惡戰。1619年,明朝集結了六七萬主力部隊,主動進攻后金政權,這就是著名的薩爾滸大戰。結果,4路明軍中,3路明軍全軍覆沒。在這次戰役中,后金軍隊充分發揮了自身的機動性和野戰能力。與之相比,明朝軍隊擁有火器方面的優勢,但野戰能力和機動性,就明顯差多了。
在薩爾滸大戰中,明朝遼東地區的精銳力量,損失慘重。后金政權掌握了作戰主動權,開始主動進攻明朝的遼東各地。鐵嶺、撫順、開原等地區,先后失守。在沈陽保衛戰中,從四川、浙江千里迢迢增援而來的川軍白桿兵、浙軍精銳,又在渾河兩岸,被先后圍殲,進一步降低了遼東地區的防御力量。
當然,按照歷史文獻記載,后金軍隊圍殲川軍、浙軍精銳的過程,自身也非常艱難,付出了很大的傷亡。雙方反復鏖戰之后,才取得了作戰勝利。隨后,沈陽城失守。請注意,沈陽城失守以后,遼陽就成為了明朝在遼東地區的最后屏障,也是最大的城市,屬于遼東都司的駐地。從實際條件來說,遼陽城的城防工事,明顯優于沈陽城。
在遼陽城和周圍的城堡內,大約合計有8萬多明朝軍隊。上述軍隊的戰斗力,比起薩爾滸大戰、渾河大戰的明軍精銳,差得多。上述部隊,要么是從之前幾次戰役中敗退下來的部隊,要么是二線部隊。公正客觀的說,對于明朝軍隊來說,此時,最好的戰法,就是全線防御。依靠堅固的城防、充足的兵力和火力優勢,讓擅長野戰的后金軍隊“啃硬骨頭”。
奈何,守堅城、用大炮的戰略,明朝并沒有采納。在明清兩朝作戰的過程中,明朝堪稱了昏招連連。此時的遼東經略袁應泰,是一個標準的“忠臣”,最終自殺。但是,同時也是一個不懂軍務的文官。按照明朝的歷史文獻記載,袁應泰屬于水利專家,擅長治理河道,為人處世也非常精干。如果在內陸腹地為官,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在遼東戰場,面對兇如虎狼的后金軍隊,這個領域并不適合袁應泰。1621年3月,后金軍隊開始兵臨遼陽城外圍。萬萬沒有想到,明朝軍隊開始“揚短避長”,而且反復三次。1621年3月十八日,在后金軍隊詐敗的引誘下,遼陽城的一部分明朝軍隊,開始出城追擊。結果,在野外被三路后金軍隊包圍,這一路明軍,大部分陣亡或者被俘,只有少量部隊逃回了遼陽城。
1621年3月19、20日,遼陽城內的明朝軍隊,幾乎盡出,先后兩次與后金軍隊,在城外作戰。明軍野戰能力不如后金軍隊的特點,已經非常明顯。雙方幾輪較量以后,明朝軍隊的陣型崩潰。禍不單行,同一時間段,遼陽城西門的火藥堆,發生了爆炸,從而引發了火災。也有專家認為,是遼陽城內的后金奸細故意造成的,說法不一。
言而言之,遼陽城西門失守。3月21日,城內的明朝軍隊,與入城的后金軍隊,展開了激烈的巷戰。袁應泰率領的虎旅軍(家丁組成的精銳),基本上全部打光。3月21的巷戰,持續到了下午。最終,局勢已經無法挽回。遼東經略袁應泰、遼東巡按張銓,先后自殺。朱萬良、楊宗業、梁仲善等三位總兵陣亡,遼陽城失守。
隨著遼陽城的失守,明朝的遼東防線,全線崩潰。對于明朝來說,只能退守遼西地區。公正客觀的說,遼東經略袁應泰的部署,問題非常大,需要為遼陽城的失守,承擔很大的責任。在遼陽保衛戰中,明朝軍隊火力優勢、兵力優勢、城防優勢,全部都沒有發揮出來。反而充分發揮了野戰能力不足的劣勢,而且是前后3次。
遼東全面大崩盤,后金軍隊全面占領了遼東地區。明朝退守遼西,此時,明朝不得不重新派遣熊廷弼,主政遼西,抵御后金軍隊的進攻。結果,熊廷弼與遼東巡撫王化貞關系不和。后來的事實證明,王化貞在軍事方面的經驗和水平,還不如自殺的袁應泰。在廣寧慘敗的過程中,王化貞的責任更大。
關于明清兩朝各方面戰役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