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貿易伙伴加征所謂“對等關稅”,10%為“最低基準關稅”,對某些貿易伙伴則將征收更高關稅。
市場反應強烈,全球股市血流成河,美國三大股指均刷新近5年來跌幅紀錄。
可令人吃驚的是,美國的民航股更是經歷著史無前例的大血洗。
過去一個月,標準普爾500指數中航空股板塊指數下跌超過30%。
可謂是慘不忍睹
跌幅比在疫情期間的還要慘痛
可以用“崩盤”兩個字形容。
實際上,美國航空股有預警作用,已經連跌了三個月,比美國股市雪崩來得更早。
過去三個月內:
忠實航空下跌57%
捷藍航空下跌53%
聯合航空下跌51%
美國航空下跌51%
達美航空下跌47%
為何美股航空股跌幅遠遠大于其他股票?
翼哥認為,美國航空股大跌背后有三大深層原因。
最主要原因是航空業是國際化分工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特朗普關稅大棒一揮,對這個行業將產生致命的影響。
一、航空制造國際分工受阻,產業鏈成本飆升
美國加稅導致航空產業鏈成本上升
航空制造涉及全球眾多供應商,是國際產業分工最細的行業之一。
比如歐洲空客就是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四國聯合制造。
當前,航空制造產業鏈本身已經出了問題,導致航材成本持續上升。
美國加征關稅,使得制造、維護飛機的航空零部件成本增加,如飛機發動機、座椅、電子設備等部件。
這不僅提高了航空公司采購新飛機的成本,也增加了飛機日常維護和修理的費用,壓縮了航空公司的利潤空間,進而導致航空股大跌。
航空制造業高度依賴全球化供應鏈,波音和空客的零部件需跨越多國生產。
例如,波音飛機的零部件供應鏈涉及全球約70個國家,涵蓋超過1萬家企業。其生產模式采用全球分工協作,例如機身結構件、復合材料部件、航電系統等核心組件由多個國家專業化制造。
飛機發動機來自美國的通用、英國羅羅、法國賽峰,機翼來自日本、意大利,中國則提供方向舵、副翼、擾流板等,而機身部分則在墨西哥組裝。
特朗普政府對進口鋼鐵、鋁材及零部件加征25%關稅后,波音和空客的單機成本增加約5%-8%。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全球供應鏈重構。
假如特朗普的愿望達成,波音的上游零部件廠商全部由美國生產,想想看就美國人工工資以及生產效率,飛機有多貴。
空客、商飛都這樣干,飛機制造就不能利用各國的產業比較優勢進行分工,實現降低制造成本,飛機的制造成本將大幅上升。
二、國際交往受阻,航空運輸需求萎縮
航空的國際市場高度依賴國際分工和國際交往。
美國加稅等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引發了貿易摩擦和緊張局勢,導致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減少,商務出行需求降低。
同時,貿易摩擦也使得一些國家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張,居民的出國旅游意愿也受到影響,這使得國際航班的客座率下降,航空公司的國際航線收入減少,對航空股的表現產生了負面影響。
比如美國聯合航空被迫取消芝加哥-巴黎、舊金山-新加坡等12條跨洋航線,波及商務旅客和跨境貿易。
三、需求端承壓,消費降級與經濟衰退預期
美國加稅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使企業和消費者對未來經濟形勢感到擔憂。
企業為了應對可能的經濟衰退,會削減差旅預算,減少商務飛行的次數;消費者也會因為擔心經濟狀況惡化,而推遲或取消旅游計劃,導致航空市場的整體需求下降。
高關稅推高航空票價,抑制出行需求。
美國交通部數據顯示,2025年3月跨大西洋航線經濟艙均價上漲28%。
更嚴峻的是經濟衰退預期。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警告,關稅政策可能使美國GDP增速下降0.5%,失業率上升0.8%。
航空公司預期收入減少,盈利前景不佳,投資者對航空股的信心受挫,紛紛拋售股票,從而引發航空股大跌。
美國航空股大跌是關稅政策引發的“蝴蝶效應”:從產業鏈成本飆升到國際航線萎縮,再到消費需求降級,形成惡性循環。
這場危機不僅重塑全球航空業格局,更暴露了美國“逆全球化”政策的致命缺陷。
同樣,中國民航業也要未雨綢繆,畢竟美國同行面臨的問題,中國民航業也得面臨,況且中國民航業更嚴重的問題,高鐵沖擊、內卷式競爭,這是美國民航業所沒有的。
未來,民航業何去何從?
該好好深思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