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國鄉巴佬借錢買中國貨”,副總統萬斯在鏡頭前的這番言論,瞬間點燃全球輿論場。
2025年,不是在冷戰,也不是在殖民年代,美國副總統卻用這種帶有濃重偏見和歧視色彩的字眼形容中國人。這不是口誤,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外交車禍”。但最諷刺的是,真正被打臉的,是他說這話的那個國家。
被“羞辱”的中國人,過著美國人羨慕的生活。
萬斯顯然沒搞清楚一個事實:他口中的“鄉巴佬”,正在享受高鐵時速350公里的通勤日常,刷著醫保卡掛號買藥,新能源汽車和AI技術全球領先。
反觀美國,鐵銹地帶工廠荒廢、地鐵破舊、醫療貴如金。就連美國網友都看不下去了——“2025年了,副總統還在用1950年代的詞匯,是不是活在電視黑白時代?”
一句“鄉巴佬”,暴露了美國的集體焦慮
這不是一句話的問題,這是一個國家的心態失控。萬斯不是第一個用“貶低中國”來刷存在感的美國政客,也不會是最后一個。但這種試圖靠“喊話中國”來討好選民的民粹操作,掩蓋不了美國自身的戰略焦慮:
- 中國在新能源、5G、AI等領域全面領跑;
- 中國制造靠技術升級和完整供應鏈完成躍遷;
- 美債高企、產業空心化,美國難以擺脫“吃老本”的宿命。
如果說之前的貿易戰是較量規則和利益,那么現在的“話語戰”則是正面碰撞誰才真正代表未來。
外交部回應
面對如此挑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只說了八個字:“令人詫異,也感到悲哀。”不怒而威,足夠分量。
網友更是火力全開:“他自己寫的書叫《鄉下人的悲歌》,結果轉頭就罵別人‘鄉巴佬’,真是現實版的‘屠龍少年終成惡龍’。”這樣的諷刺,堪稱當頭一棒。
誰才是真正的“鄉巴佬”?
今天的中國農村,在直播間里把荔枝賣到紐約;在貴州大山深處建起數據中心;在新疆棉田實現智能灌溉。40年完成西方200年工業化的國家,靠的不是“土氣”,而是“爭氣”。
而美國鐵銹地帶的中產家庭,卻仍在為奶粉、醫療、失業補貼焦頭爛額。這種落差,正在一步步擊碎美國的優越感神話。
最終,這是一場話語權的較量
萬斯“嘴上占便宜”,結果卻讓更多人看清:誰在發展,誰在焦慮;誰在改革,誰在退步。
甚至不少歐洲網友也站出來聲援中國,紛紛表示:“我們更愿意與一個穩健、務實的中國合作,而不是一個靠貶低別人來彰顯自己的國家。”
結語:文明的對話,不需要侮辱與傲慢
從“天宮課堂”到國產大飛機,從AI繪圖到高鐵出海,當中國用實干丈量未來,某些政客卻仍在復讀“冷戰劇本”。
這場風波,也許會成為萬斯的“高光時刻”,但留在歷史的,恐怕只是一段“失格發言”的尷尬回音。
你怎么看萬斯的這番言論?他是在表達觀點,還是在透支國家的體面?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別忘了點贊+轉發,讓更多人看見這場真實的碰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