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曉洋
少年時藏在心底的“尋寶夢”,總會在某個春天突然蘇醒。
當江浙滬年輕人帶相親對象在城郊埋頭苦挖薺菜嫩芽,廣東、四川、云南等地區的年輕人在山邊尋覓著閃爍的晶瑩光澤。今年春天,年輕人解鎖了一個新的尋寶模式:徒手挖水晶。
△美麗的天然晶體。(圖/視覺中國)
乘著玄學之風,“水晶”近年在年輕人心中的分量迅速飛升。無數人涌入直播間,苦蹲幾十分鐘乃至數小時,只為買到一條成色優秀且適合自己的手串。
在水晶價格水漲船高的當下,只需自己去戶外走一趟,體驗“挖寶”樂趣的同時,還能擁有一堆免費水晶,聽上去就格外誘人。然而,也有人表示擔心:這些漂亮石頭真的是“水晶”?會不會有輻射?隨地大小挖,這真的能成嗎?
周末早晨,廣州黃埔區暹崗山上,第一批"礦石獵人"握著沾滿泥巴的棱柱,興奮拍照。他們的喊聲驚飛了樹上的相思鳥,也驚動了眾多懷有“尋寶夢”的網友。“水晶零元購”的消息剛在社交媒體發布,不少人就嚷著求組隊,要上鑲著水晶的“春山”。
在社交媒體上,有人詳細記錄通向水晶礦的每一個岔路口,有人展示自己徒步時挖到的一整盤各色水晶,還有人發現山上的水晶甚至不用挖,低著頭在碎石堆里也能撿到。一些親子旅行團甚至也應運而生,在徒步基礎上增加地質學知識講解,還說要幫小朋友變身“尋寶小達人”。
△社交媒體里廣州挖水晶的相關帖子。(圖/小紅書)
當廣州網友還在驚嘆水晶也能靠撿,成都挖水晶的隊伍已遍滿山邊。成都天府新區一座小山坡,遠看紅泥層疊很是平常,近看巖石縫隙竟有多彩晶體。周末里大人帶著小孩探索戶外,小孩拿著小鐵錘、小鐵揪和舊牙刷,扒拉著山邊挖起來。
某書上,關于“成都挖水晶”的筆記有上萬篇,采挖地點集中在天府新區、彭州、崇州和都江堰等區域。隨著“挖水晶”熱潮迅速火爆,公開的容易挖掘的地點多被挖得所剩無幾。
△“挖水晶”一時間成為周末孩子“放電”的新活動。(圖/小紅書)
其實,今年春天爆火的“挖水晶”,在戶外圈里并不算新奇。我國的水晶資源豐富,據統計25個以上的省區均有水晶產出。江蘇是我國優質水晶的主要產地,其中連云港東海縣素有“世界水晶之都”的美譽。此外,海南、新疆、四川也是高品質水晶的產地。隨著雨水或者河流經年累月的沖刷,靠近地表的水晶礦脈會變得容易采挖。
過去3年來,北京、廣州、福州等郊野山邊都有徒步人士挖到過晶瑩剔透的水晶,就連寧波某鄉村停車場的砂石層,都曾有家庭挖到過拇指大的紫晶簇。
張家口宣化有一個山谷,不僅能挖到水晶,而且有機會挖到瑪瑙。由于遠古火山噴發造就的獨特地質,這山谷遠在戰國時就是著名的紅瑪瑙礦區。這些沉睡在地表淺層的礦物精靈,正被都市人理所當然地視作“自然饋贈”。
△顧客在江蘇東海縣的水晶大集上選購水晶制品。(圖/視覺中國)
然而,專業人士卻提醒滿腔熱情的“寶石獵人”:那些霧蒙蒙的“水晶”,很可能是硬度較低的方解石。著有《水晶收藏與選購》的吳清峰告訴新周刊記者,水晶一般是透明的六面棱柱,呈現玻璃的光澤,比方解石更為透亮。
另外,水晶的硬度比方解石大多了,如果用金屬鑰匙劃礦石表面,方解石表面會留下明顯的痕跡,但水晶上卻幾乎沒有。
△方解石。(圖/視覺中國)
除了分不清水晶和方解石外,有些網友也擔心“水晶”有輻射,對人體造成危害。吳清峰解釋,水晶的主要礦物成分是二氧化硅。這種物質不會對人體造成輻射性的傷害,而且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從蓋房修路的沙子到價值千金的芯片里都含有這種成分。網友撿到的水晶原礦可做成小標本供個人收藏,也可制作成串珠、吊墜等隨身攜帶。
△寧夏地質博物館里展示的水晶。(圖/視覺中國)
山野間的晶瑩誘惑,也催生了少數人的“致富夢”:挖到一塊大水晶,實現一夜暴富;或是有償開團帶隊,依賴自己的經驗,乘著水晶經濟的東風,帶著充滿渴望又毫無經驗的年輕人上山挖掘。
看過廣州網友所挖水晶的照片,專家還是忍不住潑了一盆冷水。據吳清峰的初步判斷,網友所挖到的水晶在市場上價值不高。以一張滿盤水晶的照片為例,圖中小型白水晶估價在每公斤150至200元,較大一些的茶晶每公斤也不過200至400元。
真正讓行家眼熱的,是那些重逾公斤的純凈體,只可惜它們深藏的地層,早已超出游客的小鐵鏟能觸及的范圍。
△網友所展示的水晶市場估價在每公斤約一兩百塊。(圖/小紅書截圖)
即便是純凈體水晶,現在也不一定能賣上價。得益于貿易全球化,南美洲的巴西和非洲的馬達加斯加是全球主要水晶出口國,產量較大的白水晶小原料,常常只需要幾十元到幾百元一公斤。吳清峰補充說:“巴掌大的水晶柱,應該夠一個月的奶茶錢。只有塊頭超過一公斤以上的純凈體,才可能讓普通人發筆小財。”
挖水晶估計換不了多少錢,但一不留神卻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那些荒山野嶺里的水晶礦是屬于國家的,采挖得經過國家同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
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經責令停止開采后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想要欣賞美麗的水晶礦石,也可以前往博物館。(圖/視覺中國)
就算沒被抓現行,非法開采過程中造成農田損壞、水源污染或者非法占用農田等后果,也可能觸犯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面臨被林業部門處罰的風險。
周末閑不住的“尋寶游戲”,也不應演變成一場山野的傷痛。據《北京日報》和央視報道,北京市門頭溝一再興起“挖水晶熱”,不少家長趁著節假日帶孩子進山“挖礦”。 無節制地挖掘不僅破壞植被,還導致山體裸露、坑洼遍地。有的地方甚至形成了一兩米深的礦洞,存在坍塌的安全隱患,在雨季還可能引發地質災害。
△游人挖水晶,挖得山體裸露。(圖/央視網)
除了京郊,成都部分熱門的水晶挖掘地點也拉起了警戒線,禁止“挖礦尋寶”的人員上山。成都天府新區劉家壩村委在山邊豎立著警示牌,上面不僅寫著“保護青山綠水,拒絕非法開采”,同時引導慕水晶而去的游人將熱情轉移到當地的桑葚采摘、農家柴火雞上。
或許我們也到了重新定義"尋寶"的維度。
當你在商場大理石地磚上發現海螺化石的紋路、當孩子指著玄武巖氣孔追問火山爆發的故事、當地質博物館的紫水晶洞讓你想起山野的晨曦……這些瞬間,都是地球歷經滄海桑田造就的“寶藏”。
△南京某高檔商場的地磚里藏有古生物化石,引來愛好者尋訪。(圖/小紅書@+7)
下次進山,不妨帶上《礦物圖鑒》而非塑料袋。用指尖丈量六棱柱的棱角,用手機記錄橄欖石里的紋理。畢竟最好的寶藏,不是揣進口袋的石頭,而是眼睛裝下的蒼翠山林,和大地說與我們聽的,那些跨越億萬年的故事。
編輯:曾寶氣;校對:嚴嚴;排版:彭圣婕
“你見過野外的水晶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