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無人機掠過稻田
當傳感器喚醒沉睡的土地
當一粒種子迸發無限可能
隨著天氣逐漸變暖
成都田間地頭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節
邛崍市
忙著解鎖“畝產萬元”密碼
圖源:邛崍市農業農村局
在邛崍高埂街道的現代化育秧中心,無人機播種、智能育秧正上演“速度與激情”。通過“二段式育秧”技術,效率提升15%,畝產增長10%,年服務能力覆蓋3萬畝稻田。而標準化智能大棚內,機械臂精準作業,仿佛為傳統農耕插上了“科技翅膀”。
圖源:邛崍市農業農村局
清晨的稻蝦共生示范基地,農戶們正將鮮活小龍蝦發往全國。這里藏著“稻蝦輪作”的秘密:每年11月至次年6月養殖小龍蝦,6月后引水插秧,蝦糞天然滋養稻田,化肥用量減少40%,畝產值卻達7500元,是傳統種植的2倍!全市1.47萬畝稻漁綜合種養田,正用“一水兩用”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圖源:邛崍市農業農村局
春日的邛崍,金黃的油菜花海、雪白的李花林、粉嫩的桃花山,吸引3.5萬游客打卡。西嶺宿集、茶蘭林盤里,游客采茶制茶、住田園民宿,體驗“詩與遠方”的田園牧歌。
金堂縣
忙著培育農業“芯”突破
圖源:金堂農業
走進金堂縣糧油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80畝土地承載著農業“芯”突破。這里每年試種玉米、水稻、油菜、小麥新品種超百個,通過標準化管理,篩選出抗病高產的“明日之星”。基地牽手四川農業大學、省農科院,成為農技人員的“充電站”。金堂縣農業農村局更化身“護航員”,組織專家下鄉指導,讓試驗成果從田間走向農戶,助力農民增收。從新品種培育到新技術推廣,金堂正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為糧食提單產、優結構注入強勁動力。未來,這里將誕生更多“金堂造”良種,守護“天府糧倉”。
圖源:金堂農業
這里不僅是種子“選秀場”,更是新型職業農民的“黃埔軍校”。
青白江區
忙著創新破局“慧”種田
圖源:成都青白江
曾敲代碼的蒲理藍,如今在麥田里“寫代碼”。他帶領團隊布設傳感器,讓土壤墑情、病蟲害預警“開口說話”,水稻畝產值飆至4800元,是傳統種植的3倍!
圖源:成都青白江
面對分散的“巴掌田”,蒲理藍另辟蹊徑:開發富硒有機大米“彌牟香”,用數字化技術精準控肥、滅蟲,最終賣出12元/斤高價,帶動200余戶農民增收2萬元/年。
圖源:成都青白江
無人機精準施肥、太陽能驅蟲燈減少農藥、電商直播溯源生產……蒲理藍正用“黑科技”重構種田邏輯:“未來,農民的手機就是新農具,數據就是新肥料!”
這個春天不妨循著花香
一起去感受田間地頭的創新脈動
(成都農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