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清明谷雨交替,肝病患者的煩惱便如春草般瘋長。脅肋脹痛、口苦目赤、疲倦乏力……這些癥狀不僅影響生活,更暗藏肝硬化、肝纖維化等風險。中醫認為,清明后肝氣升發最旺,若疏泄失常,易致肝郁乘脾、濕熱內蘊,成為肝病反復的“導火索”。
今天,我們特邀廣東省名中醫戈焰主任,為大家分享一劑傳承千年的護肝秘方。此方融疏肝、健脾、化瘀于一體,比普通護肝片更精準治本,讓飽受肝病困擾的患者重拾健康底氣!大家可以先點贊轉發推薦。
一、源自《金匱要略》的護肝瑰寶——健肝湯
在歷代肝病驗方中,健肝湯堪稱標本兼治的典范。其組方靈感源于張仲景“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的經典理論,經現代名醫優化,由柴胡6g、黃芩10g、丹參10g、生地10g、白芍10g等11味中藥精妙配伍而成。
柴胡+黃芩猶如“肝臟清道夫”,柴胡疏解肝郁,黃芩清瀉肝膽濕熱,雙管齊下打通氣機阻滯;
丹參+香附組成“活血黃金搭檔”,丹參化瘀通絡,香附理氣止痛,專克肝區刺痛、面色晦暗等血瘀癥狀;
生地+白芍堪稱“肝血充電寶”,滋養肝陰、柔潤肝體,改善春季多發的眼干、失眠、爪甲枯槁;
茯苓+白術化身“脾胃守護者”,健脾祛濕,阻斷肝病傳脾的惡性循環。
二、臨床實錄:28天逆轉脂肪肝
37歲的王先生長期應酬飲酒,體檢發現中度脂肪肝伴轉氨酶升高。癥見脅脹口苦、舌苔黃膩,屬肝郁脾虛夾濕熱。戈主任以健肝湯為基礎,加茵陳15g、山楂10g增強利膽降脂功效。(注:中醫講究辨證用藥,一人一方,此方僅供參考,切勿自行服用)
服藥1周后,王先生口苦減輕、食欲改善;連續調理28天復查,肝區B超顯示脂肪浸潤減少,轉氨酶指標恢復正常。如今他堅持每月調理,配合八段錦鍛煉,肝臟狀態持續向好。
三、清明后養肝三階調方指南
健肝湯可根據節氣特點靈活化裁,實現“一方千變”:
1.肝火旺盛型:面紅目赤、急躁易怒者,加梔子12g、丹皮12g清肝瀉火,配合菊花茶飲;
2.氣滯血瘀型:脅痛如刺、舌有瘀斑者,增莪術10g、鱉甲15g軟堅散結,輔以穴位按摩太沖穴;
3.脾虛濕困型:腹脹便溏、肢體困重者,添薏苡仁30g、陳皮10g健脾化濕,推薦山藥茯苓粥食療。
節氣調護黃金法則
清明后養肝需順應“春生”特性:
●飲食:少酸多甘,薺菜、菠菜清肝,山藥、茯苓護脾,忌羊肉、竹筍等發物;
●起居:23點前入睡助肝血歸藏,午間曬背15分鐘升發陽氣;
●運動:晨起練習“噓”字訣疏肝,傍晚散步配合深呼吸,促進氣機調達。
肝病調理貴在“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健肝湯雖療效顯著,但需經專業醫師辨證加減,配合個性化生活方式干預,方能事半功倍。這個春天,讓我們用千年智慧守護肝臟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