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清明假期,成都年輕人的“春日儀式感”從城市蔓延到山野——挖野菜、登山徒步、賞桃花,成為朋友圈最時髦的打卡方式。而在龍泉山,第三十九屆桃花薈期間單日接待游客量超12萬人次,漫山桃粉的“春日出行”與溫暖守護的“志愿服務”相交織,繪就了一幅安全出行、文明賞花的秀美畫卷。
“志愿紅”點亮桃花盛宴
服務零距離,守護不停歇
面對單日超12萬人次的客流高峰,龍泉驛區山泉鎮組織340余名“興泉”志愿者全員下沉,以“零距離”服務成為游客的“貼心人”。在G318國道沿線,志愿者們化身“交通協管員”,日均疏導車輛超萬臺;觀景平臺上,他們擔任“旅游向導”,日均提供問詢服務超2000余次,一句“停車場還有空位”的指引,讓游客少走“冤枉路”;街道兩旁,他們又成為“文明使者”,勸導亂擺攤、亂停車,宣傳文明出行,幫助清理垃圾“爆桶點”,讓“桃花源”始終文明清爽。一名志愿者坦言,“每天步行超3萬步,但聽到游客說‘謝謝’,疲憊就煙消云散了。”
“志愿紅”筑牢安全防線
防火一線顯擔當
面對激增的客流量與森林防火壓力,“興泉”志愿者們既是“宣傳員”,更是“守門人”。60余個防火卡點,志愿者們協助森林防火隊,排查車輛1萬余臺次、收繳易燃易爆物品100余公斤,用嚴謹守住進山“第一關”。結合森防卡口,設置“鮮花換紙錢”服務點60余個,志愿者們以“2萬支白菊換300公斤紙錢”的柔性舉措,讓文明祭祀蔚然成風。年輕志愿者還化身“科技尖兵”,參與操控6臺無人機巡航山林,配合地面205套紅外監測設備,完成日均掃描林區超200平方公里。
“志愿紅”引領文明新風
從彎腰清掃到心手相傳
面對大客流量,景區內的生活垃圾數量、體積、重量都比平時成倍增長,“興泉”志愿者們便加入“保潔隊伍”,用一場場“無聲的文明課堂”,傳遞文明共識。在桃花故里景區,志愿者日均彎腰超千次撿拾垃圾,用一句“果皮請投綠色桶”的耐心講解,帶動300余名游客主動加入分類行列;面對隨手丟棄的垃圾,志愿者以“微笑遞袋”代替批評,日均發放環保袋500余個,讓“不好意思亂扔”成為游客共識。同時,他們深入景區、田間地頭,開展“春日大掃除”志愿服務活動10余次,全力為居民游客呈現一個干凈整潔的賞花環境。“原本想隨手丟包裝袋,看到他們熱情地勸導和清掃,實在不好意思。”游客的感慨,印證了“志愿紅”的無聲力量。
這個春天,龍泉驛區山泉鎮“興泉”志愿服務隊用腳步丈量安全,用熱情傳遞文明,“桃花粉”與“志愿紅”相映生輝,成為春日最美的底色。他們不僅是鄉村振興的最美守護者,更是新時代文旅與文明和諧交融的見證者與推動者。
據了解,截至目前,龍泉驛區共有注冊志愿者17萬余人、志愿服務隊伍1500余支,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4.4萬余場,參與志愿服務活動41.6萬余人次。春日踏青正當時,龍泉驛區將持續組織開展好各項志愿服務工作,用閃亮的“志愿紅”裝點每一位市民朋友的“春日儀式感”,為城市增添一份溫暖與活力。
主編:白龍祥
副主編:鄧晴鳳
責任編輯:李娜 鄧爽
編輯:楊雪霜
圖文:劉銀雪
區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