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房風貌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鄉村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農房風貌提升,是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的重要舉措。
潭布鎮拆石村委會田垌村。圖源廣寧發布
2024年以來,廣寧縣堅決貫徹落實省、市關于“百千萬工程”工作部署,以潭布鎮拆石村委會田垌村、江屯鎮新坑村委會新一、新二村,洲仔鎮金場村委會上龍頸村作為試點村,探索采用“強村公司+鄉村工匠+群眾參與+政府主導”新模式,推動農房外立面改造和村莊風貌提升建設。如今,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農房新貌不斷蝶變,為建設和美廣寧揮灑一筆濃墨重彩。
初春時節,沿著滿目青碧的村道,記者來到了潭布鎮拆石村委會田垌村。橘紅色的屋檐,米黃色的墻壁,和磚紅色的腳線勾勒出一幢幢雅致美觀的農房,此時此刻,“山水間的家”有了更直觀具象的視覺感受。看著鄉村農房“細梳妝”,村民們的臉上也樂融融。
田垌村是拆石村委會下轄自然村,村內樓房有22間,共28戶102人,其中赤膊房18間。由于該村臨近主要交通線,“光禿禿”的農房著實稍顯簡陋。而碰巧的是,該村地形較為平整,人居環境整治基礎好,結合上述現狀,廣寧縣將其列為農房風貌提升試點。
然而,舊農房換“新顏”,如何撬動各方資源形成合力,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實現各村效益最大化則成為當地鎮政府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為此,潭布鎮政府學習借鑒汕尾海豐縣農房外立面改造經驗,注重黨建引領,規劃先行,逐步探索形成“強村公司+鄉村工匠+群眾參與+政府主導“的農房風貌提升新模式。
潭布鎮政府規劃建設辦工作人員周倫峰介紹,此次引入的“強村公司”是潭圃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潭布鎮14個村(居)委會合資組建,鎮政府積極牽線該公司承包田垌村試點工作。此舉一改以往政府“大包大攬”的形式,采取了“強村公司——外地專業人士與本地鄉村工匠相結合——農戶”的新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導、“強村公司”承包、社會廣泛參與的新局面。
而“強村公司”的加入,最大的優點則是化繁為簡,高效省錢。其中,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可減少規劃設計、招投標、監理等各項費用,財政支出比政府基建工程預算財審價降低約60%,施工費用為每平方米90元,進一步控制成本造價,推動工程項目高效落實。
為確保田垌村農房風貌提升試點工作順利推進,潭布鎮還按照“7+3”獎補模式實施,并先行墊付試點建設需求部分資金,加強資金保障。
“以200方的農房為例,按照每平方90元的施工費用計算,共需要18000元,而村民只需要承擔3成費用即6000元,就可以享受項目帶來的實惠。”拆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洪潮介紹,該村還通過召開村民小組會議和進村入戶宣傳等方式,進一步推動群眾投工投勞,廣泛參與。“項目共改造升級了18間農房。從實施到完工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整體效果得到村民的一致認同。”
在推進農房風貌提升項目中,記者留意到,當地還格外注重適時添綠,筑園造景。在試點之一的洲仔鎮金場村委會上龍頸村,群眾讓地助力農房風貌提升配套建設,當地鎮政府聯合村委會,將上述地塊進行合理規劃,改造為公共停車場,植綠區域、村莊公園等,更增添了新農房的村野趣味。
廣寧縣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指導中心主任莫煒表示,接下來將上述經驗進行有效整合,計劃沿用到“連線連片風貌提升”“國道縣道沿線整治”等攻堅行動中,結合鄉村底蘊,文化脈絡,讓美麗農房成為廣寧鄉村一抹亮色。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夏紫怡 特約記者 馮鐵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