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庫爾斯克遭遇大敗的背景下,烏軍又發動了別爾哥羅德突襲戰,而且在此戰中動用了精銳預備隊,其中包括裝備最好的重裝旅——第47機步旅,以及突擊力最強的尖刀部隊——第225突擊團。
甚至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最近的表態中,還公開提及并夸獎了在別州作戰的第225突擊團,這是烏總統首次承認在別州有烏軍的正規軍。
關于烏軍的此類突擊部隊,尤其是第225突擊團,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是有過介紹的。
該團原本只是俄烏開戰后烏軍新組建的第127領土旅第225領土營,可以說相當不起眼,連正規戰斗部隊都不是。
但需要注意的是第127領土旅是烏軍在原有領土部隊序列之外新建的,而且開戰之初烏軍的兵員并不緊張,所以此類部隊吸納的是大量老兵,戰斗力反倒不差,因此經常被跨區調動,當做正規機動部隊使用。
第225領土營就這樣參與了哈爾科夫方向的攻防作戰,后來又調往阿特木斯克參與絞肉戰;在一系列殘酷戰斗中,該部因戰功突出,被調出領土旅序列,成為獨立突擊營。
此后該營又繼續參加了阿瓦迪夫卡方向的防御作戰,阿城失守后又調往恰索夫亞爾防守。
因為烏軍中很缺少敢于跟俄軍打近戰絞肉的部隊,所以烏軍總部對于第225突擊營比較看重,在2024年4月就一次性配備了40輛國產的科扎克裝甲車。
在恰城作戰期間,第225突擊營又因敢于近戰絞肉,取得了諸多戰果,尤其是據稱“打死俄軍第98空降師營長亞歷山大·拉普申,并幾乎摧毀了整個營”后,第225突擊營一時名聲大噪。
該營營長希里亞耶夫上尉(2014年參與戰爭的骨干,呼號“西爾科”)接受采訪后,將這種熱度推向高潮。
烏軍總部又將德國援助的黃鼠狼步戰車裝備給該營,并將該營后調補充兵員,隨后才8月參與了庫爾斯克突襲戰。
在庫州突襲戰中,第225突擊營沖得比較猛,還參與了對小洛克尼亞的攻擊;雖然此后跟俄空降部隊的交手多有吃癟,但已經躋身為烏軍中的頭等部隊。
該營營長希里亞耶夫上尉也在當年10月被授予“烏克蘭英雄”榮譽稱號。
到2025年初庫州戰場形勢急劇惡化后,烏軍將第225營調離庫爾斯克,并換裝了一批M2A2步戰車,再補充了一批輪式裝甲車輛和全地形車,而該營也從營級單位升格為突擊團。
我們知道,黃鼠狼步戰車和M2A2步戰車是烏軍手里比較“高端”的步兵載具,雖然該部不可能全部鋪開這兩種裝備,但能同時裝備這兩種高級貨,在烏軍各單位中可是比較少見的。
而且第225突擊團的編成,可能比單純名稱上的變化要來得更為劇烈。
因為在已經升為少校的團長希里亞耶夫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了一組相當驚人的數據。
希里亞耶夫稱,第225突擊團現在由5個營組成,擁有官兵達5500人。
從一個營擴編到5個營,成為團級部隊,這本身已經是跨了一大步了;而且以俄烏軍隊的編制,一個團能有5個營本身并不令人驚訝,但比較嚇人的是這5500人的兵力。
因為以正常編制論,烏軍一個建制旅在滿編的狀態下也就4000人左右,戰時狀態的強化下兵力會更多,但因為烏軍各部普遍的缺員情況,一個旅有兩三千人的情況也比較普遍。
而第225突擊團,以團的編制實際上是加強旅的兵力,甚至說其實有兵力相當于現在兩個缺額的烏軍旅隊。
這實際上就解釋了為何烏軍的一些突擊單位總是在前線作戰,卻始終能夠保持戰斗力,因為后續的補充也是高強度的。
第225突擊團如此,那么在紅軍城南跟俄軍反搶激烈的第425突擊團情況很可能也差不多。
甚至在早先其為突擊營的時期,真實的兵力數恐怕也不是營級單位那么簡單。
所以我們現在可以肯定地說,烏軍是將大量的載具與兵員資源匯集到了這類的獨立突擊單位中,用于對俄軍的進攻作戰。
單純就第225突擊團來說,從庫爾斯克撤出擴編后,首先出現在了紅軍城戰場,但在這個方向的攻擊中,因為面對的是俄軍中部集群,所以沒能反搶成功。
現在該團又被調往庫爾斯克——蘇梅——別爾哥羅德方向,可見烏軍對于能進攻的突擊部隊是比較缺乏的。
第225突擊團的步兵明確投入的方向是波波夫卡,而且使用了全地形車輸送步兵的戰術——盡管這種戰術在之前該部防御恰城時俄軍使用過,其還大肆嘲諷過,但現在自己也用上了。
因為該部編制的步兵極其充實,所以在邊境消耗作戰中的基礎還是有的;甚至于因為其超過5000人的體量,也有可能目前并沒有全建制到別爾哥羅德,很可能在紅軍城方向也有留下兵力。
兵力、裝備的集中配置,這在戰爭中并不罕見,不過資源總量是有限的,此類突擊部隊的資源強化,必然會令大量普通作戰旅所得的資源減少。
這就造成了像第225突擊團這類原本起于領土軍的單位成為現在的主力軍,而原先的一些老牌主力卻漸漸淪為領土軍的地位,這也是戰爭中很有意思的觀察視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