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東美術館和徐悲鴻紀念館共同主辦,北京文澤時代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協辦的“往來千載一悲鴻:徐悲鴻誕辰一百三十周年紀念展”于2025年2月28日在廣東美術館新館開幕,于3月1日中午12時正式對公眾開放。
領導嘉賓合影,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嘉賓有: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屈健,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一級巡視員朱虹子,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廣東省文聯原主席許欽松,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美術學院書記林藍,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陸慶龍,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焦興濤,廣東省美協副主席、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蔡擁華,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尚輝,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原常務副主席王永,廣州美術學院原副書記黃啟明,中國美術家協會插圖裝幀藝委會主任田忠利,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副主任、批評家皮道堅,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委員鄭工,廣州美術學院近現代研究所所長梁江,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展覽處處長杜松儒,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藝術處二級調研員龐力,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廣東省文聯辦公室副主任王瑾妤,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重慶市美術家協會駐會副主席魏東,上海市美術家家協會駐會副主席丁設,廣州雕塑院原院長許鴻飛,廣州雕塑院院長陸增康,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賀景衛,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授、老藝術家方楚雄,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執行主任葉獻民,嶺南畫院(嶺南美術館)館長謝鈞,嶺南畫派紀念館副館長莫菲,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副院長兼水彩畫系主任陳朝生,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副院長劉可,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常務副館長陳曉陽,華南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高占盈,廣東美術館原副館長江郁之,廣東美術館副館長江飛 ,徐悲鴻紀念館副研究員、展覽典藏部主任徐驥,徐悲鴻紀念館典藏部主任武川,徐悲鴻紀念館高級研究員王麗梅,廣州畫院專職畫家羅玉鑫,廣州畫院專職畫家林于思等百余位領導嘉賓在當天蒞臨現場,共同見證這一盛事。
開幕式現場,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在開幕式上,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美術學院書記林藍,廣東省美協副主席、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徐悲鴻紀念館副研究員、展覽典藏部主任徐驥分別致辭。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美術學院書記林藍致辭,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美術學院書記林藍表示,廣東美術館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敏銳的學術視角,策劃了此次徐悲鴻先生誕辰130周年紀念展。展覽對徐悲鴻的藝術語言進行了系統梳理,深入探討了其作品中蘊含的“民族精神”及其與時代變革的共鳴。其創作路徑中體現出來的文化自覺與創新意識,對于我們理解中華文化的獨特價值和魅力,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廣東省美協副主席、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致辭,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廣東省美協副主席、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表示,從對傳統筆墨的現代轉化到西方寫實技法,徐悲鴻的藝術實踐始終貫穿著文化自覺與創新意識。這種開放而自信的探索路徑,回應了20世紀中國社會變革的歷史訴求,也為當代人研究中國近現代美術提供更為開放的國際視野。本次展覽是首次在我國南方地區系統展出徐悲鴻先生的藝術成果,這既是對徐悲鴻藝術的深入研究,亦是對“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戰略的學術呼應。
徐悲鴻紀念館副研究員、展覽典藏部主任徐驥致辭,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徐悲鴻紀念館副研究員、展覽典藏部主任徐驥在講話中說到,本次展覽精心匯集了徐悲鴻先生代表作以及書信、史料、照片、遺物,旨在全方位、深度向大家呈現先生波瀾壯闊的藝術歷程與卓越非凡的藝術成就。同時也希望讓更多觀眾能通過展覽了解徐悲鴻的藝術面貌以及他在那個時代下的藝術擔當和責任。
領導嘉賓看展
媒體導覽現場,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展覽的開幕不僅受到全國各地的廣泛關注,還吸引了數十家媒體前來看展和報道。在開幕當天,策展團隊和專家學者為媒體進行了專場的導覽并舉辦媒體見面會,解讀徐悲鴻的藝術人生以及展覽舉辦的價值與意義。多家媒體進行了提問采訪,并通過形式多樣的報道,進一步引發了廣大市民的關注和熱議。
展覽現場,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本次展覽是徐悲鴻誕辰一百三十周年紀念首展。展覽以徐悲鴻的藝術人生為軸,通過73件代表作品與大量文獻,分為“江南徐生:啟蒙、求學與藝術蛻變(1895-1925)”“生于憂患:藝術教育與家國情懷(1926-1936)”和“自強不息:民族責任與美育思想(1937-1953)”三個主題板塊,深度解碼徐悲鴻的藝術和人生。
展覽現場,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在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徐悲鴻以其卓越的藝術才華和深厚的愛國情懷,成為近現代中國美術的奠基者之一。他的藝術理念、教育貢獻,以及對中西藝術融合的探索,都對當時的中國畫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徐悲鴻不僅為中國畫的改良,中國現代藝術的民族性與本土化,提供了一種基礎堅實的風格樣式,更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體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全球化與在地性張力加劇的當下,重訪徐悲鴻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徐悲鴻傳達出的藝術情懷是對傳統與創新的深刻尊重與融合,他倡導“藝術為人民服務”,強調藝術應反映時代精神與民族特色。從對傳統筆墨的現代轉化到對西方寫實技法的本土調適,徐悲鴻的藝術實踐始終貫穿著文化自覺與創新意識。這種開放而自信的探索路徑,既呼應了20世紀中國社會變革的歷史訴求,也為當代人研究中國近現代美術提供了更為開放的國際視野。
本次展覽展出至2025年6月15日。
展覽現場,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