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張松濤
近年來,清豐縣大流鄉以“五星”黨支部創建為引領,以產業興旺為核心抓手,通過培育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強化政策支持,走出了一條多元融合的鄉村振興之路。其中,蓬勃發展的鴿子產業成為當地最亮眼的“名片”之一,帶動農戶增收、激活鄉村經濟,譜寫出產業振興的生動篇章。
政策賦能,鴿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咕咕咕……”走進大流鄉邵圈村的中信鴿業有限公司,數千只鴿子悠閑覓食,此起彼伏的“鴿”聲交織成鄉村振興的獨特旋律。作為豫北最大的肉鴿養殖基地,中信鴿業總投資2.4億元,占地近500畝,建有標準化鴿舍159棟,年出欄乳鴿超600萬羽,產品銷往山東、北京、上海等十余個省市,年產值突破1.2億元。
產業的迅猛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有力支撐。2024年10月,濮陽市出臺《鴿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明確到2026年實現年度養殖1500萬羽、產品加工率50%以上等目標,并優先安排資金支持鴿產業項目。清豐縣積極響應,提出深挖“清豐鴿局”特色優勢,大流鄉則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計劃在全鄉31個行政村每村建設家庭養殖場和“科技小院”,并聯合企業打造肉鴿屠宰生產線和熟食加工廠,推動產業鏈向深加工延伸。
“政策保障讓我們吃下‘定心丸’!”中信鴿業負責人謝克讓信心十足。目前,企業已注冊“清豐鴿局”商標,計劃投資3000萬元建設熟食加工廠,開發手撕醬板鴿、紅燒鴿胗等16個深加工產品,進一步搶占市場高地。
科技引領,小鴿子“孵出”大產業
在規模化養殖的基礎上,大流鄉注重科技賦能與模式創新。中信鴿業與河南省農科院合作,引進“法國銀王”“歐洲肉鴿”等優質品種,采用全自動孵化機和生態化養殖技術,實現種鴿良種覆蓋率70%以上。
產業鏈的延伸更讓產業附加值顯著提升。除屠宰、冷鏈環節外,大流鄉積極布局預制菜賽道,計劃2025年建成標準化熟食加工廠,推出鴿肉預制包裝食品。目前,企業與江蘇客商達成意向協議,擬投資2000萬元建設深加工基地,進一步拓寬市場銷路。
多元驅動,“六張名片”繪就振興圖景
以鴿產業為龍頭,大流鄉同步擦亮“六張產業名片”,構建多業態融合的發展格局。食品加工:伍鈺泉等6家面粉企業開發多品類精粉、面條,年產值達3.4億元;“王莊粉皮”依托傳統工藝,實現集約化生產,年銷18家加工戶,訂單供不應求。果蔬種植:建成300畝現代農業產業園,引進高端薯苗培育和水果西紅柿種植技術,年產優質瓜果蔬菜超千噸,為村集體增收注入活水。文旅融合:深挖趙氏廉吏文化、忠孝文化等資源,打造廉潔文化長廊、特色文化街,年吸引游客超萬人次,文旅產業成為鄉村新亮點。
鴿聲陣陣,振翅生風。大流鄉以“一只鴿”串聯起政策、科技與民生的同心圓,讓傳統養殖業煥發現代生機,更讓鄉村振興的藍圖照進現實。從田間到車間,從農戶到市場,這條“育種—養殖—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不僅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更激活了鄉村經濟的“一池春水”。未來,隨著“清豐鴿局”品牌的深化與產業鏈的持續完善,大流鄉的鴿子產業必將以更矯健的姿態,飛入更廣闊的市場天地,為鄉村振興標注生動注腳。
審核:張松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