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結束的乒乓球WTT仁川冠軍賽中,國乒新晉世界冠軍主力蒯曼遭遇慘敗,一局未贏就0-4輸給了年僅16歲的日本小將張本美和。而對于這場比賽的結果,球迷們的看法各有不同,有人認為蒯曼的技術已經完全落后于張本美和,也有人覺得一場球的輸贏不具備參考價值。
而在筆者看來,蒯曼其實是暴露了自己一直存在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不僅出現在她身上,更是許多國乒女隊新生代選手所共同存在的,那就是:力量不足,單板質量受限——下面就讓我們來深入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首先自2017年以來,女乒領域對運動員力量的要求大幅度提升是不爭的事實。
為什么是2017年?因為當時發生了一件震動女子乒壇的事情,那就是日本選手平野美宇在無錫亞錦賽上以一串三,連贏國乒三大主力丁寧、朱雨玲、陳夢奪得單打冠軍,這一仗直接將全世界的女乒選手們“打醒”,隨后大家開始將女子打法男性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在此之前,女乒的主流打法依舊是以中等力量相持、快速銜接制勝,防守反擊有時候反而比主動進攻更有用;但平野美宇亞錦賽登頂后,各球隊紛紛開始“軍備競賽”,將更多男性打法元素發揚光大,直接導致大家的進攻質量不斷提升,風格與過去的主流打法大相徑庭。
通過幾年時間的發展,中日韓等強隊的頂尖女乒選手都已經成為了“重炮手”。
早在東京奧運周期的后半段,國乒中等力量的主力就已經逐漸被邊緣化,取而代之的則是各種“重炮手”,陳夢、孫穎莎、王曼昱、王藝迪、陳幸同五人的力量明顯比之前的核心選手丁寧、劉詩雯、朱雨玲大了一號。
而日本以速度見長的伊藤美誠、木原美悠、長崎美柚都出現了后勁不足的情況,連正手力量欠佳的平野美宇也不例外,結果她們也慢慢地被早田希娜、張本美和、大藤沙月壓制;韓國田志希的一姐地位被申裕斌搶走,更年輕的金娜英等人同樣是高質量弧圈球制勝的運動員。
然而縱觀目前國乒年齡較小的女乒新生代運動員,許多都缺乏力量。
一個令人擔憂的事實在于,目前國乒女隊00后選手普遍缺乏力量,蒯曼是如此,錢天一、陳熠等人也不例外,相對比較突出的只有孫穎莎、石洵瑤二人,但后者在其他技術環節比較粗糙,結果導致成績常年無法提升,最近也已經明顯掉隊了。
再看仁川賽蒯曼與張本美和的對決,我們可以發現日本小將只要一加質量,蒯曼這邊就失誤頻頻,根本壓不住對方的旋轉,原因就在于自己的力量明顯比對方小一號,所以強強對抗的時候全面下風;而一旦對方的旋轉足夠強,蒯曼再想通過輕、快、變線等手段贏球就很難了。
個人認為蒯曼的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決的話,即便以后不輸張本美和,也可能在其他頂尖對抗時吃虧:那么大家對此怎么看呢?歡迎留言寫出自己的觀點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