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瀟灑地伸手開門,指尖卻和門把手“火花四濺”;
你優雅地脫下毛衣,周圍都笑了——頭發炸成海膽同款……
靜電——隨時隨地,給你一記“針灸”。
靜電困擾多多,市面上也有不少商家推出了**“防靜電噴霧”**。噴一噴,靜電就消失了?該不會是智商稅吧?
浙江省科普聯合會推出的科普公益系列短視頻《靠譜》第十八期帶你揭秘!
本期特邀專家——杭州學軍中學教育集團文淵實驗學校互動式科學實驗室負責人劉振奎,帶我們一起解惑!
為何會有靜電?
靜電本質是物體間摩擦導致的電荷分離現象,其危害程度與電荷積累量呈正相關。當電位差達到臨界值時,放電現象可產生顯著電火花。
除瞬時刺痛感外,靜電對人體及環境存在以下實質性威脅:
生理影響:干燥環境中,靜電電荷積聚易引發皮膚瘙癢、紅斑等過敏反應,干擾正常睡眠節律。
工業安全隱患:礦井等密閉空間內,作業工具與礦物摩擦產生的靜電放電,可能引燃懸浮可燃粉塵,造成爆燃事故。加油站操作中,人體與車輛摩擦形成的靜電荷在接觸油槍時釋放,存在引燃油蒸汽的火災風險。
醫療設備干擾:心臟起搏器等植入式醫療裝置依賴精密電生理機制,強靜電環境可能干擾其正常工作狀態,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構成潛在威脅。
防靜電噴霧真的有效嗎?
基于證據的自圓其說皆為真理
我們把橡膠棒與織物摩擦產生靜電后,可觀察到帶電體吸附微小物體的現象,驗電器指針偏轉角度與電荷量也呈正相關。但是噴了防靜電噴霧后,物體表面電荷分布顯著減弱。
實驗證明,防靜電噴霧確實有用,但……也確實沒必要購買。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這幾個就可以防好靜電啦!
出門前在身上噴水;
穿全棉、全麻、絲綢等材質的衣服;
室內放空氣加溫器及植物;
涂抹護膚品,保持皮膚濕潤;
多喝水,保持體內的水分。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上部分防靜電產品雖宣稱附加功能,但其核心機理仍遵循電荷傳導物理規律。針對民間流傳的飲食調節法等非物理性方案,科學界尚未發現充分證據表明維生素攝入與體表電荷量存在直接相關性!
除此之外,生活中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生活小百科呢?歡迎繼續關注《靠譜》!
科普專家:
劉振奎,杭州學軍中學教育集團文淵實驗學?;邮娇茖W實驗室負責人
靠譜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