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三月街,四面八方有人來,各族人民齊歡唱,賽馬唱歌做買賣。”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年一度的三月街民族節。
大理三月街,古稱“觀音市”,也叫大理三月會,大理本地人俗稱“月街”。三月街是大理地區最為隆重的傳統佳節之一,也是傳統的民間物資交流和文娛活動盛會。
三月街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享有“千年趕一街,一街趕千年”的美譽。2008年,大理三月街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月街始于唐朝永徽年間(公元650年至655年),系由傳統廟會演變而成。據《白國因由》記載:南詔先王細奴羅時(唐永徽年間),觀音大士于三月十五日進入大理制服了魔王羅剎。每年到期,人們搭棚禮拜誦經,并“以蔬菜食祭之,名曰祭觀音處,后人于此交易,傳為祭觀音街”。為此,白族人民年年相聚,舉行拜祭活動。
南詔國時期,以羊苴咩城(南詔都城,今大理市)為中心形成了四通八達的貿易格局。隨著參與廟會的人數不斷增多,原先以講經為主的廟會逐漸轉變為融匯宗教活動與物資交流為一體的集市。
明朝時期,三月街已經集娛樂功能和商品貿易于一體,是各民族共同參與的重要活動。1991年,大理州人大常委會將這一傳統節日定為“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節”,并在每年組織開展節慶活動。三月街也從傳統的民間集市,走向了更廣闊的舞臺。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三月街已發展為集文藝匯演、體育賽事、休閑娛樂、文化傳承于一體的綜合性盛會。每逢三月街,來自四面八方的商賈游人齊聚大理,共度民族佳節、共享文化盛宴,感受大理的民族文化魅力和人間煙火氣。
編輯:唐戀 陳琳玲 羅曉川
值周:楊丹妮 張輝
主編:李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