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30年光陰長卷
曾經激情燃燒的歲月歷歷在目
我們用30張珍貴的老照片
講述30個難忘的影像故事
回眸上海一中院走過的砥礪征程
透過光影
銘記每一個定格的歷史
見證每一次法治的進步
重溫每一瞬的意義非凡
這些珍貴的回憶
將在中國法治的歲月長河里
永久留存
續寫傳奇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內容
30年光陰長卷的第五卷。
這依然是一張庭審照片:審判席正中坐著的是時任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一庭庭長倪金龍(后任上海一中院副院長),下方兩名書記員的“豪華”配置彰顯出這起案件的“不尋常”。
倪金龍正在接受采訪
“從左邊開始,這是第一、第二、第三被告人,最右邊是被控窩藏罪的被告人。”“被告人手持刀具、磚塊、木棍等直擊民警要害,這種暴力抗法的惡性案件在上海實屬罕見。”時至今日,倪金龍的聲音仍帶著些許當年的緊迫感。
倪金龍口中這起“罕見”案件,正是震驚滬上的“2·8襲警”案,因案發在2003年2月8日而得名。
彼時,中國正處于世紀之交的社會轉型期,上海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經濟高速發展也伴隨犯罪形態發生變化:傳統暴力犯罪與新型經濟犯罪交織。“撤一建二”后的上海一中院也正處于“傳統審判”向“專業審判”轉變的關鍵期。
“經我手辦理的重大案件,三樣文書我都完整保留著:審理報告、起訴書、判決書。”倪金龍翻開判決書的那一刻,也將時間的齒輪轉回到2003年。
那年2月8日下午2時許,三名被告人韓某、劉某、韓某某在上海浦東新區地區組織賣淫,兩名民警接警后出警,并在一小區底樓住宅內查獲兩名賣淫女和兩名嫖娼者。負責望風的三名被告人聞訊后,為使賣淫女逃脫,共謀對民警行兇,并一起沖入室內,韓某、劉某持刀具、磚塊、木棍等,對準兩名民警頭部等處連續猛擊,韓某某則指使賣淫女逃離現場。其中一名民警因嚴重顱腦損傷構成重傷,另一民警在搏斗中被刀刺中,后經搶救無效死亡。
案發后,被告人劉某某明知劉某系公安機關正在追捕的在逃人犯,仍將其窩藏在自己家中。警方迅速調集精兵強將,在35小時內將這伙歹徒全部抓獲。
賣淫,襲警,一死一重傷,無一不刺痛著公眾的敏感神經。
“必須盡快給被害人及家屬,給社會公眾一個交代!”
倪金龍回憶。
盡管追求效率,但法官對證據鏈的審查近乎“嚴苛”:多次深入案發現場,還原兩個房間內打斗細節……“墻上的噴濺血跡、兇器上的指紋,是誰在與誰打斗?這些細節稍有疏漏就可能釀成錯案。”倪金龍回憶,“也正是這樣扎實的審查工作,有了嚴謹的證據鏈,真正做到‘證據確實充分’,才有了當庭宣判的底氣。”
刑事審判不僅有嚴懲犯罪的“力度”,還要有寬嚴相濟的“溫度”。審理中,有一個細節令倪金龍記憶深刻:“第三被告人有檢舉情節,合議庭還根據檢舉線索認真實地查證,確保從寬情節有跡可循。”“該重判的重判,該從寬的從寬,充分體現了‘寬嚴相濟’。”這也為后續量刑規范化積累經驗。
最終,經過一天的開庭審理,上海一中院當庭對涉案的四名被告人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韓某、劉某犯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被告人韓某某犯故意殺人罪,但因檢舉有功,被判處無期徒刑;被告人劉某某犯窩藏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年。
“宣判的那一刻我其實有點緊張。”在電視臺庭審直播中,倪金龍朗聲宣布死刑判決時,整個法庭鴉雀無聲。“我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聲,這不僅是對犯罪分子的震懾,更是對公平正義的莊嚴宣示。”
當天,上海電視臺全程播出了這段長達40分鐘的庭審影像,不僅滿足公眾知情權,更通過“以案釋法”實現全民普法,這也成為司法公開的生動實踐。
“高效、嚴謹、寬嚴相濟、司法公開。”倪金龍用四個關鍵詞作為這起驚心動魄案件審理的“總結陳詞”。
刑事審判關乎罪與非罪,容不得半點馬虎,唯有“把每個案件當成一生的作品”,才能扛住壓力、守住底線。在倪金龍看來,無論是嚴懲犯罪的“力度”,還是寬嚴相濟的“溫度”,最終都要回到“公平正義”的初心。
“2 · 8襲警案”的審判,是一代刑事法官在那個時代背景中追求公正的縮影。
如今,上海一中院已走過30年征程,刑事審判也從“手寫時代”邁向“數字時代”,但老一輩法官們的敬業精神、證據意識、為民情懷,始終是司法傳承的“根”與“魂”。
文:胡蝶飛
值班編輯:郭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