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倫敦皇家音樂學院院士胡坤教授,慕尼黑愛樂樂團小提琴家胡錚,著名鋼琴教育家彭時俊教授等人一行,在中國建筑師、民建成都市委會鄉村振興委主任劉衛兵、副主任吳維忠及聯絡處處長鄧良陪同下,專程探訪榮獲"全球人居環境規劃設計大獎"的青城馬椅子工坊。這場跨界藝術的對話,不僅展現了非遺技藝的現代生命力,更以中西藝術共振助力鄉村振興。
胡坤與劉衛兵
非遺工坊成國際焦點 數十年義務幫扶碩果
位于青城山麓的馬椅子以傳承百年的竹椅制作技藝聞名,榮獲"全球人居環境規劃設計大獎"的青城馬椅子工坊更是將傳統榫卯工藝與生態設計美學深度融合,成為鄉村振興中一張靚麗的非遺名片。劉衛兵主任介紹,民建成都市委會十余年來通過公益扶持、品牌打造、產業聯動等方式,通過我們的設計和馬椅子自身的手藝,將瀕臨失傳的家族作坊發展為非遺文旅活化標桿,“它承載著蜀地匠人的智慧,更是非遺文化促進鄉村振興的典范”。
音樂家沉浸式體驗 贊非遺為“立體樂章”
在工坊第四代傳人馬嬌的陪同下,胡坤、胡錚參觀工坊并購買各類紀念品。胡坤教授感嘆:“在這里再次感受到了闊別40多年的家鄉林盤,喚回了兒時的記憶。馬椅子的每道工序都像樂譜上的音符,榫卯結構的精妙堪比交響樂的和諧共鳴。工坊讓我感受到自然之美!”
音樂家一行參觀青城山馬椅子工坊
藝術跨界賦能 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參觀期間,音樂家胡坤與設計師劉衛兵就中西藝術的異同和互鑒進行了熱烈交流。胡坤教授就中國文化國際化傳播,建議可打造沉浸式音樂活動,讓世界通過獨特場景體驗中國藝術的魅力。劉衛兵希望用創新的建構形式融入地域文化,可通過邀請藝術家組織音樂會的方式,立體呈現川西林盤之美。
此次交流體現著鄉村振興“文化深融”新方向。藝術家們盛贊民建團隊幫扶“馬椅子”的文化升華歷程,以及對工坊的助力活化之路,為非遺傳承提供了“生產性保護+藝術化提升”的民建方案,持續釋放著傳統技藝的當代價值。
胡坤 HuKun
小提琴家、指揮家、教育家,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院士、教授,主要國際小提琴比賽的評委會主席/成員,是耶胡迪·梅紐因大師唯一的私人弟子,后來師從指揮家科林戴維斯爵士(SirColinDavis)。
早在80年代就被《巴黎世界報》稱為“一位無疑的偉大藝術家”,倫敦《泰晤士報》稱他的演奏擁有“無疑的力量”,《紐約時報》稱“胡坤,中國音樂家,特別是小提琴家在西方音樂界高調崛起”,倫敦《斯特拉底》雜志則譽他為“近期音樂界涌現最具獨特的弦樂家,當代最優秀的年青小提琴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