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當前,我國海洋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元,其中船舶工業、海洋電力等第二產業高速增長領域。預計未來深海資源開發效率將大大提升,這不僅將構建新型戰略資源儲備體系,更將推動海洋經濟從傳統“淺層開發”模式,向涵蓋勘探、開采、加工的全產業鏈價值挖掘模式跨越。
一、產業鏈
海洋經濟產業鏈上游為海洋經濟圈及涉海基礎產業,海洋經濟圈包括北部、東部和南部海洋經濟圈。涉海基礎產業包括涉海裝備制造和涉海材料,涉海裝備制造包括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科研設備、海洋交通運輸設備、海洋石油設備等。涉海材料包括鋼材、鋁合金、船舶涂料、海洋工程塑料、復合材料、防腐材料等;中游為海洋經濟的主要產業,包括海洋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化工業、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業、海洋工程建筑業等;下游為服務業及相關產業,主要包括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和海洋相關產業。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海洋經濟產業鏈以上游經濟圈資源整合和涉海基礎產業技術突破(如深海裝備國產化、防腐材料研發)為支撐,中游聚焦海洋資源開發(油氣、漁業)與產業升級(智能航運、綠色化工),下游通過科研服務與金融賦能推動全鏈條協同發展。當前,產業鏈面臨深海探測技術瓶頸(如萬米載人潛水器)、生態保護與資源開發平衡(如紅樹林修復)等挑戰,但“藍色經濟”在海上風電(全球裝機量年增30%)、海洋碳匯(助力“雙碳”目標)等領域的潛力巨大。未來需強化海洋高端裝備自主化(如突破LNG船殷瓦鋼技術)、數字化管理(海洋大數據平臺)及國際合作(共建“海上絲綢之路”),推動海洋經濟從“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上游分析
1.鋼材
(1)產量
隨著工業生產穩步回升,國內制造業用鋼需求上升,我國鋼材產量呈現平穩增長的趨勢。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鋼材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鋼材累計產量達139967.4萬噸,較上年增長1.1%。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鋼材產量將達到140552.4萬噸。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重點企業分析
中國鋼材企業眾多,規模不一。在國企央企中,寶武集團、河鋼集團、鞍鋼集團、首鋼集團等大型鋼鐵企業占據了主導地位。而在民企中,沙鋼集團、建龍集團、敬業集團等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具體如圖所示: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鋁合金
(1)產量
我國是鋁合金生產大國,近年來我國鋁合金產量穩步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鋁合金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預測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鋁合金產量達1614.1萬噸,同比增長9.6%。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鋁合金產量將增至1772萬噸。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重點企業分析
中國鋁合金行業涌現出了一批重點企業,它們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主要包括忠旺集團、AAG亞鋁、興發鋁材、鳳鋁鋁業、堅美鋁材等。具體如圖所示: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海洋工程裝備
(1)增加值
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持續回暖,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快速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預測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全年實現增加值1032億元,比上年增長9.1%。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將達到1126億元。
數據來源:自然資源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重點企業分析
海洋工程裝備行業呈現高端化、智能化、全產業鏈整合三大趨勢。技術端,深海鈦合金、聲吶通信、浮式風電等關鍵技術突破加速國產替代;市場端,全球海工裝備訂單向中國集中,2024年國內承接訂單占全球42.6%,深海采礦、海底數據中心等新場景驅動增長。挑戰在于歐美高端設計壟斷、核心配套設備依賴進口,以及深海作業標準化體系尚未完善。未來競爭將聚焦深遠海裝備自主化(如萬米鉆探船、采礦車)、綠色低碳技術(如氫能船舶、波浪能發電),以及“裝備制造+數據服務”的生態閉環構建。政策紅利持續釋放,1.2萬億專項資金投入推動3000米級超深水裝備商業化,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突破1900億元。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中游分析
1.生產總值
中商產業研究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海洋經濟行業深度分析及供需格局預測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105438億元,比上年增長5.9%,增速比國內生產總值高0.9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8%。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將達111782億元。
數據來源:自然資源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產業結構
從三次產業結構來看,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488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770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2849億元,分別占海洋生產總值的4.6%、35.8%和59.6%。
數據來源:自然資源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市場結構
2024年,15個海洋產業增加值43733億元,比上年增長7.5%。從海洋產業增加值占比來看,海洋旅游業和海洋交通運輸業比重較大,占比分別為36.90%、18.70%。從增速來看,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電力業、海洋旅游業等均實現了9%以上的快速發展。海洋漁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海洋油氣業、海洋化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實現平穩發展。
數據來源:自然資源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海洋旅游業
2024年海洋旅游業實現增加值16135億元,比上年增長9.2%。受政策利好和消費復蘇驅動,以及海洋文旅供給優化和居民出游意愿增強等因素疊加,海洋旅游市場持續升溫,郵輪旅游躍上新臺階,海洋旅游業實現較快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我國海洋旅游業增加值有望超過17000億元。
數據來源:自然資源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海洋交通運輸業
2024年海洋交通運輸業實現增加值8194億元,比上年增長7.4%。海洋交通運輸業保持較快增長,外需回升帶動集裝箱市場需求旺盛,海運貿易航線網絡不斷織密,海洋貨物周轉量比上年增長9.5%,港口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我國海洋交通運輸業將達8840億元。
數據來源:自然資源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6.重點企業分析
目前,海洋經濟相關A股上市企業中,北京市和江蘇省分布最多,均為9家。山東省共5家,排名第三。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下游分析
1.海洋下游產業
海洋下游相關產業包括涉海產品再加工、海洋產品批發與零售、涉海經營服務等。中商產業研究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海洋經濟行業深度分析及供需格局預測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海洋下游相關產業生產總值達22748億元,同比增長5.8%。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海洋下游相關產業生產總值將達23700億元。
數據來源:自然資源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海洋科研教育
海洋科研教育包括海洋科學研究、海洋教育等。中商產業研究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海洋經濟行業深度分析及供需格局預測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海洋科研教育生產總值達6653億元,同比增長2.1%。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海洋科研教育生產總值將達7099億元。
數據來源:自然資源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海洋公共管理服務
海洋公共管理服務包括海洋管理、海洋社會團體、基金會與國際組織、海洋技術服務、海洋信息服務、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海洋地質勘查等。中商產業研究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海洋經濟行業深度分析及供需格局預測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海洋公共管理服務生產總值達17209億元,同比增長6%。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海洋公共管理服務生產總值將達17800億元。
數據來源:自然資源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海洋經濟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白皮書、行業地位證明、可行性研究報告、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圖譜、產業招商指引、產業鏈招商考察&推介會、“十五五”規劃等咨詢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