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自然博物院發了一個通告。
里面說,4月5日下午,一名小志愿者在杭州館進行了一場小講座。
但他能力有限,在講解“科學辨識外來種與入侵物種”時有一些不嚴謹描述,但沒關系,以后院方會加強指導和審核的。
這通報有含蓄的批評,有包容的胸懷,還有坦率的承諾,看著也很常見吧。
但網友并不買賬,評論區炸了。
他們覺得,出事就甩鍋的做法非常軟骨頭,配不上有進取心的少年郎。
還有聯動其他熱搜進行反諷的:
海底撈都能出通告要“保護撒尿未成年人呢”,你們呢?
接著“下作”之聲起此彼伏。
因為在他們看來,博物院沒擔當;
另一邊,一些網友也在罵,但罵的是小志愿者。
這是一條微博,貼了當時的畫面。
里面說,用PPT公然宣傳流浪貓危害的行為有問題,因為流浪貓至少可以控制城市里老鼠數量,那它算什么外來物種,所以小志愿者就是斷章取義。
后來也有人不斷補充依據,比如國家從未將家貓(包括流浪貓)列為外來入侵物種,所以小志愿者在做偽科普。
你都亂講了,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指責他在給自己虐貓找借口。
猜測這樣的小孩未來還會做其他事,想都不敢想。
仿佛一個惡魔從一堂講座里被培育出來了。
真這么嚴重嗎?
不知道,反正通告出來后,雙方吵得更兇了。
其實這件事可能不需要太多立場糾葛,從科學角度分析一下就行。
流浪貓未被收錄相關名錄嗎?
有網友說,“國門生物安全基礎數據信息資源平臺-入侵物種名單”和《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里,都沒有流浪貓,所以何來外來物種,甚至入侵物種呢。
然而搜搜之前一些圖片,有的顯示,國門生物安全基礎數據信息資源平臺在入侵物種平臺里收錄了貓這個物種。
當然現在去這個平臺搜出不來了。那之前的網圖是什么情況,是假圖嗎?
另外,《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是一份重點管理的名單,660多個物種里精選了71個。
里面沒放流浪貓,不代表流浪貓一定不是外來入侵物種。
到這一步,顯然你沒法說小志愿者真講錯了。
那我們再看看:
流浪貓算不算入侵物種?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流浪動物不是野生動物,它們屬于長期人工選擇出來的物種,只是不被家養了。
華商網援引一項科學研究表明:流浪貓其實都是外來物種。
一些科普文章也會說,我國的家貓是起源于非洲野貓,所以現在這些家貓對我們來說都是外來物種。
當然,不是所有外來物種都算入侵物種。
關鍵要看外來物種進入一個新生態系統后,會不會對當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造成威脅。
巧了,家貓就這樣。家貓包括了流浪貓。
它們的數量不能由原始生態自動調整,它們在城市生態鏈中沒有天敵,進而會對原始生態平衡和其他物種造成災難性后果。(流浪貓更甚,下文會舉例)
這一獨立物種,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認定為最危險的入侵物種之一。
位居第38位。
所以,流浪貓對我國而言是外來物種,對全球而言是入侵物種。
這是從科學上做出的判斷。
好了,拋開科普不說,你一堂講座就能:
放小貓吃兔子的血腥畫面嗎?
很多人覺得小孩子看了有心理陰影,一輩子不適。
但問題是,流浪貓真的愛吃小動物,而且容易對生態帶來嚴重破壞。
有學者基于對國內流浪貓捕食事件的調查和統計,得出結論:這些流浪貓可能對中國的野生動物種群和生物多樣性產生深遠的影響。
論文估算,國內流浪貓科動物每年最少要捕捉:
16.1-49.5億只無脊椎動物、
16.1-35.8億只魚類、
11.3-38.2億只兩棲類動物、
14.8-43.1億只爬行類動物、
26.9-55.2億只鳥類、
36.1-98.0億哺乳動物。
這時候放一張血漿不算多的圖片,不能算過分。
你總不能在交通安全教育時,一次車禍現場都不放吧。
第一張自行車碾壓圖也沒問題嗎?
流浪貓在城市里亂竄會被壓成貓餅,這種情況真的很常見。
所以第一張圖和第二張圖,在舉例時,好像也沒啥問題。
流浪貓能高效抓老鼠嗎?
比如,之前美國人去抓老鼠,有的獵人帶著狗狗短短3個小時,就能抓到26只老鼠,這戰斗力比貓強多了。
更別說鼠患往往得靠專業捕鼠人解決。
凡此種種,都說明質疑小志愿者的言論缺乏依據。
那所謂小志愿者講得不對的地方在哪里呢?
回答我,tell me why,baby why?
這時候更需要我們回到講座本身,看看當時小志愿者說了什么。
雖然暫時看不到完整內容,但注意了,小志愿者講的主題是:
“從我做起,認識并及時上報你身邊的外來種”
那就有可能是通過講解流浪貓的危害,來讓大家認識和上報身邊的外來物種,不要只顧投喂。
科普流浪貓的危害,不是說流浪貓萬惡,不是忽略人類棄養這些問題,也不是實施消滅、隔離和控制種群等等手段。
而是要讓人們關注它出現的原因,以及怎么處理。
所以,在講外來物種時,講講流浪貓泛濫,也沒什么不好。
畢竟能讓養貓的人,和準備養貓的人樹立責任意識——不要隨便棄養。
因為棄養問題很大。
雖然沒有確切數據表明流浪動物里棄養作為成因的比例,但各種案例都指向一個結論:
棄養構成了流浪動物出現的重要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
這些又基本是非受迫情況下做出的,公益人士在救助流浪動物后都不得不感慨:
“很多主人寧愿花5分鐘丟棄,也不愿花3周嘗試專業解決方案。”
結果還要拉上更多人為他們收拾殘局,有時候不恰當的收拾方式又帶來更多問題。
地球麻煩制造者不過如此。
這時候,所謂小志愿者講得不嚴謹的地方又在哪里呢?
總不能讓一個初中生,在篇幅有限的日常講座中,還引用科學界最新研究定論,一板一眼從盤古開天地說起吧。
那還能叫“小小志愿者”活動嗎?
既然哪方面不嚴謹,院方也沒明說;
出事了,不為小志愿者撐腰,這時候網友不罵你罵誰呢。
有趣的是,網暴小志愿者這事不新鮮,又是抄國外的。
2022年7月,波蘭科學院自然保護研究所將家貓列入其“外來入侵物種”數據庫。
理由很清晰:
這些貓不是波蘭的本土動物,它們還會對包括鳥在內的當地野生動物造成影響,所以科學家覺得把貓列入外來入侵物種,100%正確啊。
公眾看到后破口大罵:
“你是不是不愛貓,是不是要虐貓,你這個智人怎么不進名單里……”
科學家只反問了一句,他說:
我們這個數據庫已經錄入1786個物種,你沒意見;
現在第1787號輪到貓了,怎么你就反對,是不是歧視其他物種啊?
這就是現狀。
在個別愛貓人士、動保人士看來,外來物種有高低優劣,愛貓讓他們顯得高人一等。
事實上,他們未必真關心流浪貓,只在乎自己參與進撕逼中,再用輿論裹挾科學,讓撕逼加倍。
沒完沒了,還會卷入其他易炸鍋話題,讓火藥味上升到大氣層。
昨天有網友在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發了視頻,說看到一只被投喂的流浪貓咬死了一只松鼠。
結果1.3萬條評論里,雙方吵進了男女對立話題,很多不是在反串。
你罵,無孩愛貓女又完美隱身。
他罵,兇手肯定是公貓,因為母貓天生有愛松鼠的能力。
魔怔了,雙方都魔怔了,本不用都這么極端的。
現在我們生態環保事業已取得巨大成就,這時候把爭論的怒火化為行動力,是不是更好呢?
畢竟貓貓狗狗也看在眼里。
搞了個知識星球,名字叫【雷叔講世界】。
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資炒股的思考。
還會有房產投資、旅游攻略、一些不太方便發的文章,或者怎么做自媒體等等。
現在發了一些專欄文章,都是公眾號不會發的,現在進去都能看:
總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過來玩。
群里現在已經有750個小伙伴了,大家沒事可以當成個論壇扯扯淡也不錯。
我們已經拉了很多微信群了,還會線下組織吃飯、打網球等活動。
歡迎加入來扯淡聊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