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紅色課堂”讓青春信仰拔節生長
日前,靜海區朝陽街道金海園社區“五愛”教育陣地組織20余名少先隊員走進楊成莊鄉宮家屯烈士陵園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追尋紅色足跡·傳承英烈精神”主題實踐活動,通過祭掃儀式、紅色課堂、非遺體驗等環節,讓青少年們深刻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活動還邀請了4位“五老”輔導員擔任“時光講解員”,讓紅色基因在代際對話中煥發新生。
清晨,宮家屯烈士陵園內松柏凝翠,孩子們列隊肅立,在鐫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紀念碑前行隊禮。在這里長眠的靜海籍烈士中,年齡最小的是王樹山,犧牲時年僅19歲……春風吹動紅領巾,孩子們將鮮花輕放在墓碑前,花瓣上的晨露折射出七彩光芒。
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廳,“五老”輔導員給大家講述了烈士們的革命故事,讓大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烈們為人民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不怕犧牲的精神,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繼承英烈遺志,從小樹立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家鄉的高尚情操,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報效祖國。
在鄉村振興展館,非遺傳承人的蘆葦掐絲工藝演示讓傳統技藝煥發出了新生機,孩子們圍著展臺模仿掐絲手勢。上千件展品串起了鄉村發展的脈絡,訴說著鄉村振興的歲月故事。此刻,傳統匠心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悄然生根……
歸途中,大巴車滿載著少年們的思考與感動,五年級的學生呂姝含深受鼓舞,寫下了自己的心得。傳承不是單方向的仰望,而是兩個時代的少年隔著“玻璃”,在錯位的時空里莊嚴地握手,讓新時代的長征路上綻放出了希望之花。
這場“行走的紅色課堂”猶如精密的時空交換機,將文物承載的記憶、技藝蘊藏的智慧、科技賦予的生機,熔鑄成青少年可感可知的精神密碼。下一步,朝陽街道金海園社區“五愛”教育陣地將繼續整合轄區資源,充分發揮“五老”輔導員作用,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活動課程,使孩子們在學業上有所收獲,在生活中有所成長。
轉載請注明來源:靜海融媒
一鍵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