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梨樹縣人民法院榆樹臺法庭聚焦春耕關鍵節點,高效化解一起排除妨害糾紛案件,以“田間地頭”的司法溫度守護鄉村和諧,用“快審快結”的辦案效率保障春耕生產,生動詮釋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內涵。
原告張某與被告李某因土地邊界產生糾紛,張某訴稱李某侵占其承包地寬50厘米、長400米,嚴重影響春耕備耕。辦案法官深知“春耕不等人”,接案后立即啟動涉農案件“綠色通道”,組織干警深入田間地頭實地勘驗。經精準測量,侵權事實確鑿,但雙方對土地邊界各執一詞,矛盾一觸即發。
“六尺巷”典故化干戈。為避免矛盾升級影響春耕進度,法官采用“調解優先”策略,既向雙方當事人釋明法律,又以“六尺巷”典故為引,引導其體諒鄰里、以和為貴。在法理與情理的雙重感召下,李某主動反思:“這些年土地轉包他人,自己都沒搞清邊界,今天法官丈量得明明白白,我認賬!”最終,雙方當場達成和解:李某立即停止侵害行為,恢復土地原狀,并承諾今后依規耕種。
“春耕是農民的頭等大事,我們多跑一趟腿、多費一份心,群眾就能少一份煩憂。”承辦法官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用“小案件”講好“大道理”,讓法治成為鄉村振興的“壓艙石”。
來源:梨樹縣人民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