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父親去世后,只剩60多歲的母親一個人在老家生活。
而周邊的親戚也都陸續去了鎮上,或者來了城里。對此,我實在放心不下,就把母親接到了城里一起生活。
妻子也很認同,還特意騰出朝陽的客臥給母親。我以為妻子和我一樣孝順老人,母親來了會過得很幸福快樂。
可母親來城里不到一年,她的三個變化,卻讓我發現:沒有退休金的老人,活得有多么卑微和窘迫。
第一個變化:生活變得孤單又無趣
母親來城里住下之后,我和妻子都沒讓她操心什么。
每天妻子都會早起做好一家人的早餐,小孩也由我們接送。晚上,我們還會采購好當晚和第二天的菜。家里要買什么、要修什么等等,我們都會安排妥當。
而母親在我家,只需自己做午餐,晚上幫忙煲飯、炒個菜,再幫小寶洗個澡而已,輕松又不累。
我以為這樣的生活,會讓母親過得自在幸福,但很快,我就察覺到這樣的生活對母親來說并不好。
她似乎享受不來這種悠閑自在,每天都過得孤獨無趣。每天清晨,當我和媳婦出門上班,孩子背著書包去學校,家里瞬間就只剩母親一人。
她不敢輕易出門,最多在小區走走,或者去隔著一條街的另一個小區,找同鄉人嘮嗑。大多數時候,她就窩在家里,把電視當成伴侶,一看就是大半天。
看累了,她就回房間躺到床上,要么睡覺,要么雙眼望著天花板,一躺就是許久,也不知她在想些什么。
躺累了,也不知道下樓走走,時常都是站在陽臺上,撥弄著她種的香蔥,和從老家帶來的紫蘇。
沒啥可弄了,她就搬個凳子,坐在陽臺上,靜靜地眺望遠處。
我在客廳和陽臺都裝了監控,每次看母親就這樣一動不動地坐著,一待就是半天,我就很是心酸。
樓下小區的花園里,時常有幾位阿姨聚在一起聊天、曬太陽,母親也認識其中一些人,可她卻從未主動下樓加入她們。
有一次我提前下班回到家,看著母親才下午4點,就開始忙活晚上的飯菜,我就問她今天沒出去找阿姨們嘮嗑么,做飯怎么這么早?
母親卻輕描淡寫地說:“哎,我下午睡覺睡晚了,起來時看見也不早了,就沒下去!”
可我知道母親這是在撒謊,因為我早就從監控里看到,母親根本沒睡覺,從中午一點多,就在那陽臺坐著。
周圍幾個阿姨很熱情,總想找我母親一起嘮嗑或附近走走,但母親時常都是拒絕的。
起初,我以為母親是農村人,來城里變得害羞或膽怯了。
后來,時間久了我才漸漸明白,原來是沒有退休金的母親,很難融入城里這些有錢阿姨的社交圈子。
那些阿姨們,動不動就說去哪里旅行,去買什么好東西,還有就是對比穿著等等。
而我母親沒退休金,兜里也只有我們每月給的幾百塊零花錢,自然沒辦法和她們有共同話題。
第二個變化:變得小心翼翼又卑微
曾經的母親,在老家那可是出了名的大大咧咧。
干農活時,扛起鋤頭就下地,動作麻利,毫無保留地揮灑著汗水,那股子豪邁勁兒,村里的男人見了都忍不住夸贊。
操持家務也是風風火火,行事風格也從不拘泥小節,說話嗓門大,笑聲爽朗,鄰里鄉親都知道她是個直性子。
可自從來到城里和我們同住,母親仿佛變了一個人。她變得異常卑微,做事小心翼翼,就像電視劇里那些低眉順眼的“下人”。
吃飯時,她總是小口小口地吃,并經常目光在我和媳婦臉上來回打轉,然后輕聲問道:“這菜咸淡合適不?要是不合口味,我下次再調整。”
打掃衛生時,擦拭家具的動作都輕得不能再輕,還會不時看向我們,詢問清潔的細節。
母親知道我們在城里生活壓力大,也想為這個家出份力,于是為了能掙點錢貼補家用,她背著我們,每天等我們上班去了,就悄悄出門四處撿廢品。
為了給我們留面子,她可謂煞費苦心。出門前,她會戴上一頂舊帽子,把帽檐壓得低低的,再戴上一個大口罩,幾乎遮住半張臉。身上還特意穿上不知從哪里弄來的環衛工同款衣服,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
每次母親撿完廢品回來,也不敢把那些“戰利品”直接帶回家。她會趁樓道沒人的時候,偷偷把廢品塞到樓梯間的角落里,一層一層地分散藏好,生怕被鄰居看見,給我們丟人。
有一回,我去樓梯口偷偷吸煙,結果偶然撞見母親正鬼鬼祟祟地堆放廢品。她聽到腳步聲,猛地轉過頭,眼神里滿是驚慌,就像一個犯錯被抓的孩子。
看見母親這樣,我鼻子一酸,眼眶瞬間濕潤了,從前那個母親,竟然活得如此卑微又小心翼翼。
第三個變化:不敢跟我們要錢,總是在委婉試探
以前父親還在時,老家要買什么,母親都會給我打電話,那時的她,都是很直接的。
可來了城里后,母親在要錢這件事上,卻變得卑微又膽怯,好像我和媳婦成了家里的“大老爺”,她生怕惹我們不高興。
每次要錢,都不敢大大方方開口,只會從側面小心翼翼地試探。
有一回,母親想買雙新鞋。她在屋里來回踱步了好幾圈,看見我媳婦去洗澡了,她才慢慢走到正在看電視的我身邊,猶豫了好一會兒,小聲說道:
“兒子啊,我那雙鞋穿好久了,底子都快磨平了,走在路上總感覺不穩當。我看樓下超市打折,好像有挺實惠的鞋,就是……”
她的聲音越來越小,眼睛偷偷瞟著我的臉色,手不自覺地揪著衣角。
我一聽就明白她的意思,可心里卻一陣刺痛,我很直接地說:“媽,您要買就去買唄,要多少錢跟我說。”
母親聽我這樣說,才松了口氣,擠出了一絲笑容說:“也不貴,就是我手頭錢不太夠,要不……你先借媽點,下個月我有錢了還你。”
我趕忙掏出錢遞給她,說不用還,可母親接過錢后,卻一直說要還的,然后下個月發零花錢給她時,總會偷偷塞回點錢給我們。
還有一次,老家的表舅家孩子結婚,母親收到了請柬。那幾天,母親明顯心神不寧,總是欲言又止。
晚上,大家都坐在客廳,母親先是給我和媳婦各倒了一杯水,然后坐在旁邊,搓著手,吞吞吐吐地說:
“老家你表舅家孩子結婚,這事兒我跟你們說過的。我想著,我們人不去,但也得隨個禮,老家的人情世故不能丟。但就是我這……”
說到這兒,她停頓了一下,看了看我和媳婦,我當時沒認真聽,但媳婦比我更明白母親的意思,趕緊說道:
“媽,這錢我來出,您別操心了。”隨后掏出500元,就給了母親。
母親沒要全部,拿了200元,就把剩下的給我們塞了回來。
每次看到母親這樣小心翼翼地要錢,我心里都滿是自責,怎么就變成這樣了?
后來,見多了母親這些變化,我才漸漸發現,這些都是因為母親沒有退休金,又怕給我們增加負擔,才變得這般卑微。
雖然她兜里還有不少存款,大概七八萬元左右,但她都不敢拿來用,一直在銀行存一年、三年的存折,利息都不敢取來用。
母親總是怕自己沒收入,從而給我們增添負擔,可她哪里知道,就算生活再難,我也絕不可能讓她在錢上受委屈,只想讓她能過得舒心點。
我也總跟母親說,沒錢用就說,別再這般拘謹,像小區的阿姨們一樣,該玩就玩,該花的錢就大方地花,別太苛待自己。只有她過得開心,我們做子女的也才會開心。
但母親這些年,卻沒啥改變,在我們面前永遠像一個“卑微”的老人,再也沒有年輕時,在村里那般雷厲風行和大大咧咧。
也許,這就是很多沒有退休金的老人的通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