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人問,新能源車和“傳統”的燃油車有什么本質上的不同。其實并沒有太多大方向上的區別,大家都是載具,都是某車圈大佬口中“四個輪子上按沙發”的玩意兒,就是動力形式和使用的能源不同而已。不信?你看,這些十年前的配置,現在的“新車”居然還在用,李總、何總、雷總、余總怎么不去革新一下?
前麥弗遜+后多連桿懸架應該是油車時代兼顧舒適性、操控性和成本控制的最優選了吧,現在依舊是20萬級新能源車的首選,再高一點的級別,就把前麥弗遜換成前雙叉臂。而雙叉臂前懸,十年前也有油車在用。
十年前中級車的專屬配置,電子駐車+自動駐車,現在應該是所有新能源車的標配了。這也沒辦法,新車大多是異形排擋桿,或旋鈕,或懷擋,換擋都沒有以前的排擋桿方便。區別就是,有沒有實體按鍵。在很多新車上,電子駐車已經和P擋聯動,而自動駐車則是內置在車機里,需要在設置菜單里打開/關閉。至于很多新車上還保留的N擋,我就想問問,這功能還有用嗎?
電動座椅調節按鍵也一直沿用到現在,我估摸著現在的車企也想過取消,但沒敢。這玩意兒不像外后視鏡調節按鍵,一次調節可以很久不改。座椅是換一個副駕就要調一次,真叫人通過中控屏或語音互聯調節,信不信使用者會罵娘?
鋁合金輪轂,連帶著配合的剎車盤、卡鉗、輪胎、電子剎車系統一起移植到了新能源車上,如果硬要說區別的話,也有。就是卡鉗的尺寸會大一點點,輪胎的載重和速度指標會高一些,這可不是新能源車企良心發現,而是新能源車太重以及電機瞬間爆發扭矩的特性,原本的輪胎和剎車系統hold不住而已,車企也不想剎不住。
除此之外,沿用的配置還包括胎壓監測、無鑰匙進入/啟動系統、LED燈、電動后備箱、ABS、EBD、ESP、氣囊、電動轉向助力等。甚至可以說,新能源車就是在燃油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拉攏”了一大票配件供應商,整合一下。自己就出一套智駕系統,搖身一變,從載具公司變身為科技企業,順便給燃油車企打上“傳統、過時、落后”的標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巨人踩下去。
新能源車在國內的成功,很大意義上,是政策的扶持/補貼,國家電網的鋪設、以及國內汽車產業鏈的逐漸完善。當然,也有一部分營銷的因素,大佬們親自上臺說車、直播、推廣,抓住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把新能源車打造成消費電子。至于傳統“大件”消費所看中的耐操和保值因素,關他們什么事。怎么?你們現在買輛車還指望開十年八年?我一年三次換代,次次功能迭代,就不信你會不動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