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D瘋狂救市背后,是不是意味著A股已經無憂?此時還有一件事大家都忽略了,而這才是影響市場風向的關鍵,下面給大家具體說一下!
大家注意最后一部分的內容,本篇的精華都在其中,大家可千萬不要忘記。
一,瘋狂救市大不一樣!
前天A股炸裂崩盤,昨天在GJD的力挽狂瀾下,終于穩住了,但不得不說這次救市和以往都不一樣!
GJD一波救市四連招,直接把大A給拉起來了。
第一招:匯金央媽打配合,「準平準基金」攤牌了。
關鍵是央媽后面的「補刀」,說人話就是:「匯金你盡管買,我這里給你提供無限子彈!」
第二招:金管局帶領一眾險資,為市場注入千億長期流動性,先是金管局今天高呼要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股市的比例,各大險資也紛紛表態。
第三招:國資委一聲令下,央企集體回購。
GZW發聲:全力支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不斷加大增持回購力度。
第四招:優質業績公司密集披露。
業績好的公司都提前披露業績,比如昨天中午的比亞迪。
還有一點,今天開盤前,大家看看這篇文章是誰發的,這可是開天辟地頭一遭啊。
所以說這次救市策略和之前完全不同,從央媽、匯金、金管局、險資機構到各大上市公司,全面動員,積極響應,很明顯是有組織有預謀的!
現在市場的信心被重新拉回,但不得不說更大的挑戰也來了!
二,更大的挑戰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為什么會說更大的挑戰來了,當然并不是故意潑大家冷水,而是現實就是這樣。
先不說這些連招能不能讓市場轉向,就算是所有股票都上漲,但漲一兩天和持續上漲的區別可太大了!
因為稟賦效應的存在,大多數投資者都會帶著光環看自己所持有的,這就容易忽略一些負面的消息。
在現在這個情緒被放大的市場中,不管是上漲還是下跌都會存在情緒性的。
所以,想要真正跟上行情,就要能看清楚哪些是真漲,哪些只是情緒性的。
很多人可能會不理解,這到底怎么區分,其實是我們知道關鍵就在于資金是不是真心實意在做。
這就得看機構資金的交易行為了,隨著大數據和量化分析的發展,通過對原始交易數據的收集、篩選、整理和挖掘,并通過模型進行比對后,我們就可以發現其中的特殊現象,比如「交易行為」數據。
尤其是本身就具有連續性、規模性和重復性的特征的機構的交易行為,直接看下圖:
上面圖中的橙色柱體是「機構庫存」數據,表達機構資金參與交易的意愿。
如果該數據持續時間越長,那就意味著參與交易的機構資金越多,也說明機構資金越看好!
上面分別是「晨光生物」和「德昌股份」的交易行為數據圖,從圖中可以清楚看出,這兩只股票在前期五個交易日內均出現10%左右的漲幅,但不同的是左側股票能持續上漲,而右側股票漲了幾天后便開始下跌。
如果只看走勢的話,大多數人是看不出為什么會這樣的,如果選擇錯誤,可能前期的盈利也會被吞噬。
但看數據就很清楚了,左側股票「機構庫存」數據一直是活躍的狀態,這就說明機構資金是積極參與交易的,
而右側股票就不同了,雖然也出現了10%左右的上漲,但「機構庫存」數據早已經消失,所以,上漲也難以持續!
三,機構資金的態度
現在市場中那么多股票,究竟哪些還有機構資金在支撐,哪些是被放棄了的,想要跟上市場節奏就必須看清楚這一點,看下圖:
昨天市場中3000多家股票上漲,但真正有機構庫存的不到500家,是不是感覺和你看到的完全不一樣,還有一個數據需要大家注意,代表過去三個交易日機構庫存數據持續減少的個股已經持續下降,這又是機構資金的什么新動作呢?
聲明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收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刪除,同時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敬請知曉。
此外,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社交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