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9日訊(編輯胡家榮) 受特朗普政策影響,全球市場避險情緒升溫,港A股一度出現大幅下挫。
對此中金公司復盤了中國股票(恒生科技)過去10次單日大跌后的歷史經驗,發現恒生科技未來一周反彈幅度中位數達7%。未來幾個月政策變數較大,市場行情未必符合歷史路徑,但中國科技股票賠率可能已經明顯提升,從風險收益比角度看,配置價值同樣值得關注。
中國資產的歷史表現與當前處境
復盤2018-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盡管關稅加征初期市場承壓,但A股和港股在2019-2020年實現反轉,核心驅動來自國內信用擴張、人民幣匯率彈性對沖以及新產業崛起(如5G、半導體、新能源)。
當前中國資產面臨更有利的內外部條件:
1.估值優勢凸顯:滬深300動態市盈率11.3倍(歷史均值12.6倍),恒生國企指數不足10倍,股權風險溢價顯著高于美股;
2.政策空間充足:國內宏觀政策從"供給側重"轉向"需求提振",逆周期調節工具箱豐富;
3.產業升級加速:AI、綠色能源、高端制造等領域突破重塑全球競爭力。
客觀而言,本次加征關稅雖難免對中國經濟帶來挑戰。但中金認為,相比2018年或者相比過去3年,中國股票市場具備較多有利條件,包括地緣敘事和科技敘事的變化,以及中國資產本身的估值優勢,和宏觀政策發力的空間。
中金表示,總體而言,中國股票市場中短期仍具備相對韌性,“中國資產重估”仍在進行時,具體邏輯如下:
地緣格局重構下的資金再配置
全球"逆全球化"敘事面臨修正,美國政策組合(關稅+財政收縮+移民限制)加劇滯脹風險,美元避險屬性弱化推動資金流向非美市場。中國資產在全球主動基金持倉占比已降至5%(2021年為14.6%),估值洼地與中美股市低相關性凸顯配置價值。
科技敘事重塑創新預期
DeepSeek等AI應用用戶量破億、生成式AI專利全球領先、半導體國產替代突破,打破技術壟斷認知。中國在AI應用場景、綠色轉型、先進制造等領域形成新增長極,智能手機與新能源產業鏈已占據全球中樞地位。
估值體系面臨全球重塑
標普500股權風險溢價年初一度跌破零,隱含過度樂觀預期;而滬深300風險溢價仍處歷史高位(6.5%),港股內資視角風險溢價更達10%。全球資金再配置過程中,中國資產性價比優勢顯著。
政策工具箱應對更具針對性
相比美國"滯脹"困局,中國政策發力方向明確:需求端:消費提振、投資增效、內需擴張被置于政策首位;供給端:房地產與地方債務風險化解釋放政策空間;外部沖擊應對:匯率彈性+產業升級降低對美出口依賴。
中金投資建議:穩中求進,把握結構性機會
短期看,中國股票對關稅沖擊的定價尚未充分(低于2018年水平),中金建議以高股息與內需政策受益板塊作為防御底倉。中期維度,科技股風險收益比顯著提升。
當前"中國資產重估"進程仍在延續,市場波動中需更關注內生增長動能與政策催化共振。在全球經濟敘事切換的十字路口,中國市場的相對韌性與估值優勢,正為長期投資者創造戰略配置窗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