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人民建議征集辦、區建設管理委(交通委)于2月24日面向社會,開展“喚醒賢城綠色動脈 共繪生態人文活力”2025年奉賢區特色公交候車亭設計征集活動,鼓勵市民圍繞奉賢博物館、國婦嬰奉賢院區、新華醫院奉賢院區、古華庭四個地標點位公交候車亭開展設計。
截至3月6日,共收到熱心市民創作的作品32件。經評審委員會初選、專家評審,挑選出12件精選作品,現開展線上投票,后續主辦方將根據專家評分與線上投票情況,最終確定優勝作品,應用于對應點位的候車亭建設。
哪一份設計作品最能打動你?
快來為心儀的候車亭設計方案投出寶貴一票!
一 、投票時間及要求
即日起至4月15日
每個ID僅有一次投票機會
投票時可在每個點位選投1個作品
二、投票方式
(點擊上方小程序圖片投票)
三、作品展示
1
奉賢博物館站點
作品一 :《博魚觀海》
設計理念:
以魚躍之姿,瞰時代浪潮,啟城市新篇。站點寓意著城市發展對資源的吸納與積累,象征人民的拼搏與創新,呼應“鯉魚躍龍門”的進取精神,代表著奉賢新城“海納百川”的城市胸懷與廣闊的發展前景。
作品二:《魚躍·漣漪亭》
設計理念:
將“魚躍水面”的動態生命力與博物館的文化沉淀相融合,打造一座兼具生態可持續性、文化傳播性與科技互動性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遵循“人民城市”理念,實現候車功能與城市美學的有機統一。
作品三:《樹下》
設計理念:
樹下,曾是人們納涼、交流、等候的場所,作為一種集體記憶根植于奔波在城市角角落落的人們心中,設計讓記憶的根系重新破土,圍繞大樹布置座椅,將功能性交通節點轉化為具有情感溫度的等候場所。
2
國婦嬰奉賢院區站點
作品一 :《風輕日暖》
設計理念:
本站采用粉色作為主色,搭配銀色鋁板及透明玻璃。視覺效果上線條簡潔,色彩柔和。候車亭嵌入母嬰友好、風雨防護、防撞設計的特色功能,以保護女性、孩童、老年人這些生理上較為弱勢的群體。
作品二:《柔托新生》
設計理念:
候車亭配色以粉紅色色調為主,融入奉賢、婦幼元素,以雙手托舉造型為靈感,象征守護與關懷,強調“柔”的托舉之力與“新生”的復蘇之美,結合溫馨粉色調,突出站點特色。
作品三:《粉滾燈》
設計理念:
奉賢“滾燈”于2007年被列為“上海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滾燈中提取出圓形的設計元素,既契合了奉賢當地的文化元素,又活躍了公交候車亭的形式。風格上結合國婦嬰的醫院特色,整體設計現代且柔和。
3
新華醫院奉賢院區站點
作品一 :《經緯驛》
設計理念:
將帶有奉賢地域特征的如土布等非遺的工藝基因轉化為可感知的空間符號,采用裝配式的體塊結構設計,實現功能交織的模塊化組合。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公交構成模塊,構建安全、舒適、包容的交通空間。
作品二:《清霽方舟》
設計理念:
“霽”寓指雨后初晴,象征健康與希望;“方舟”與造型形式貼合,同時也體現出亭體半封閉空間的庇護功能,為就醫乘客提供溫馨港灣,彰顯人文關懷。
作品三:《微光·逸影》
設計理念:
以現代風格的候車亭呼應醫療建筑的科技感與人文關懷。穿孔板的光線滲透模擬星空,寓意生命如星辰般璀璨而永恒。在深邃的宇宙中,每一顆星都是獨特的生命之光,而醫療正是守護這份光芒的使命。
4
古華庭站點
作品一 :《折頂·輕亭》
設計理念:
融入了現代輕建造、模塊化設計理念,并呼應新中式建筑風格,通過折板頂結構和冰裂紋玻璃頂的創新運用,打造出具有文化氛圍的公共設施。設計追求簡潔、富有韻味,同時兼顧舒適性與實用性。
作品二:《賢禮亭》
設計理念:
以“先賢禮序,江南韻味”為精神內核,通過秩序的模塊組合,靜謐優雅的江南園亭,烘托出“賢文化”的傳統底蘊;別致錯落的斜坡屋面,精致細膩的構件細節,展現出對江南水鄉韻味的現代追求,協調并融合于城市風貌。
作品三:《天幕》
設計理念:
車站設計融入古華山莊建筑群的斜頂元素,整體空間以流暢的線條和開放的結構為特色,既滿足人流高效通行,又為旅客提供休憩與實用性的空間。天幕車站的設計,成為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文化地標,激發人們對旅程的期待與想象。
報送:康雨欣(區建管委(交通委))
編輯:夏陽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