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作出了專門部署,明確提出,“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自加入WTO以來,憑借制度、成本和人口等優勢迅速融入國際分工與貿易網絡,逐步從全球網絡中的邊緣國家成長為核心國家,并建成了全世界門類最全的工業體系。產品空間網絡是生產與貿易全球化的必然結果,是推動中國對外貿易不斷發展的關鍵因素。
01
貿易網絡和生產網絡的交織
在信息通信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生產與貿易的全球化推動著要素、資本、商品和服務的跨境流動,不同主體間不斷加深的貿易與合作將世界各國連接成多主體、多層級、復雜的國際分工與貿易網絡。在生產與貿易全球化和科技浪潮的疊加下,這種錯綜復雜又井然有序的多層級網絡結構成為國際分工與貿易最具標志性的特征。全球產品空間網絡既包括由各個國家各個地區之間的貿易聯系所形成的產品貿易網絡,也包括貿易背后各個國家各個地區所承接的生產分工所形成的產品生產網絡。
作為產品空間網絡在貿易方面的體現,產品貿易網絡是挖掘外貿新動能的重要圖譜。產品貿易網絡沉淀了大量進出口企業的貿易信息,包括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對不同產品的需求,各個競爭對手或合作者的銷售網絡、價格與產品布局等多方面多維度的信息,是進出口企業獲取外部信息的重要來源。在當前數字經濟時代,信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改善了企業信息匱乏的狀況,但“信息冗余”“信息繭房”等新問題的出現制約了企業信息獲取的有效性。不同產品以地區為結點、貿易為連線的產品貿易網絡不僅是各類貿易信息的共享池,更是市場信息傳遞的重要載體,可以為異質企業篩選有效的信息。有效銷售信息的增加,能夠降低企業的出口信息壁壘與沉沒成本,幫助企業定位有效的需求,實現產品的精準布局,推進產品出口邊際的擴張。
作為產品空間網絡在生產方面的體現,產品生產網絡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說明書。在當前經濟恢復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產品生產網絡既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供清晰路徑、減少試錯成本,亦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可行路徑、提前布局新賽道。產品本身包含了豐富的要素稟賦信息,是一國知識和能力的載體,不同產品的生產會因生產要素組合(勞動力、資本、技術、制度等)的關聯而具有不同程度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決定了產品間知識遷移的可能性,相似性越高的產品越容易遷移,相似性越低的產品越可能在遷移中遭受生產力的損失。當不同產品因國家、企業間的生產分工和合作而產生實質聯系時,知識遷移或者知識交流就會沿著潛在的產品相似性流動,由此產生了強大的信息外部性與技術外部性。這些技術與信息的溢出,降低了企業要素搜尋、生產和研發等的成本,使得企業可以以更低的成本生產更高質量的產品,最終推動全行業的產品質量提升。
相比普通的生產技術,綠色低碳生產技術往往更不受企業的青睞。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各類污染具有嚴重的外部性,企業直接受到的影響相對要小很多;這也意味著,對這些污染排放的處理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但給企業帶來的直接收益并不大。因此,投入使用綠色低碳生產技術的企業往往不具備成本收益動機,僅靠企業自己的努力或投入可能是一件成本遠大于收益,甚至可能威脅到企業生存的事情。此時,發揮產品空間網絡內信息流的作用,通過產品空間網絡內的信息交流與共享,讓企業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多的、更有效的綠色低碳生產技術與信息,可以極大地降低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成本,從而推動整個經濟的綠色低碳化發展。事實上,產品空間網絡中各種信息的流動(不僅僅是綠色低碳相關的信息)讓企業接觸到更多元的知識體系,亦提高了技術組合創新的概率,實現了向潛在的綠色新產品的升級。
產品空間網絡中貿易與生產兩類信息的結合,將提升中國全球價值鏈嵌入的程度。貿易信息在產品空間網絡中的流動,將為網絡內的企業帶來海量、精準的產品需求分布及其變動的信息,使企業可以及時根據需求變動的情況調整生產規模,將產品輸送到真正需要的買家手上。而生產信息在產品空間網絡中的流動,則為網絡內的企業帶來豐富的生產技術與信息以及與產品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方向相關的各種信息,使企業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改進生產技術,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甚至研發出更具有未來屬性的產品。這兩類信息的有機結合,可以幫助企業及時了解全球產品需求與生產技術的變動和趨勢,更精準地嵌入全球價值鏈中,為全球各國買家提供更新的技術、更高品質的產品。
02
著力優化產品空間網絡
產品空間網絡既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亦可成為政策指引的導向。優化產品空間網絡,可成為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的重要抓手。歷史與實踐充分證明,比較優勢的演化并非一蹴而就,不僅依賴于一國既有的產品結構,也是一國對新產品方向的選擇。就此而言,推動并實現產品空間網絡的優化,是當前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的重要舉措。一方面,需要重視產品空間網絡的建設。產品空間網絡既是過去產業能力積累的呈現,更是未來產業路徑發展的開端。為此,不僅要明晰當前我國與其他國家產品空間網絡的現狀和差異,而且要從中挖掘出關鍵節點,既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亦要合理識別產品升級路徑,有針對性地運用政策工具來引導產業結構向高級化、綠色化方向轉換與發展。另一方面,要加強信息流動機制的暢通。當前,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加速了信息的產生和傳遞,產品空間網絡作為企業獲取有效信息的關鍵來源,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了大量生產技術、要素供給和市場需求等信息。完善市場信息交流機制、暢通市場信息交流渠道是保障產品空間網絡發揮市場“信息池”作用的關鍵所在。
產品空間網絡為應對西方國家技術“卡脖子”問題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思路。當前,中國已經建成相對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與全球各個國家與地區形成了門類豐富、結構緊密的產品空間網絡。面對西方國家卷土重來的貿易保護主義思潮以及對關鍵技術的“卡脖子”問題,產品空間網絡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思路。一方面,可通過產品生產網絡識別西方國家技術“卡脖子”問題的信息流動方向與脈絡,挖掘產品空間網絡內信息流動的其他重要線路,對相關的信息流動環節精準定位并給予支持,降低技術“卡脖子”問題造成的直接沖擊,或實現對“卡脖子”技術的攻克,或實現備用線路的彎道超車。另一方面,通過產品貿易網絡識別西方國家技術“卡脖子”問題帶來的供給沖擊以及全球其他國家的需求變動,幫助企業及時調整全球市場的布局,降低技術“卡脖子”問題對經濟系統的影響。
產品空間的演進潛在地決定了一國的產業結構變遷,如何創造條件生產更多樣化、更復雜、更具未來屬性的產品是經濟可持續增長和繁榮的關鍵。中國應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實現向產品空間核心位置的躍遷。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產品空間視域下中國制造業實現綠色發展的機制與對策研究”(22AJY018)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研究院研究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