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后急切地揮舞關稅大棒,卻首先把“親兒子”蘋果公司推向了深淵。
新一輪加稅政策讓中國、印度、越南這些蘋果供應鏈核心國家的商品進口關稅暴漲,雖然蘋果連夜包機搶運手機至美國,但區區幾天的時間窗口,又怎么能改變美國iPhone價格大幅上漲的結果?
美國消費者再也買不到和中國一樣便宜的iPhone了,但也創造了另外一種套利機會——“反向代購潮”——跑美國時,可以順手帶個新iPhone,每個手機都能賺30%左右差價。
小包裹郵寄也被加稅了,但人肉總可以吧?美國海關不可能仔細檢查每一個入境者的行李,“螞蟻搬家”效應下,特朗普的加稅很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還讓民間的水客們大賺一筆。
01
加稅讓蘋果變成了“烤蘋果”
要知道,蘋果98%的產品——iPhone、iPad、Mac等等——這些都是在中國、印度、越南等國家生產組裝的。
這些國家關稅一漲,蘋果的成本直接被摁在地上摩擦,沒跑兒。
華爾街的分析師們算了一筆賬:如果蘋果不漲價,它的利潤可能會縮水8.5%到9%,最糟的情況下甚至砍掉14%的年利潤。
摩根士丹利估計,蘋果產品在美國的價格得整體漲個17%到18%。消費者技術協會更悲觀,說智能手機價格可能飆升37%。
啥意思?一臺原價1000美元的iPhone,加稅后可能賣到1370美元,甚至更高。
蘋果也不是沒想過硬扛成本,但這顯然不現實。
分析師郭明錤說,蘋果可能會把生產地更多挪到印度,目標是占全球產能的30%以上,但現在這事基本上黃了。
02
漲價的后果
美國人買不起,代購有戲?
iPhone漲價之后,所謂的“反向代購”就大有空間了。
啥叫“人肉代購”?簡單說,就是有人從國外把東西帶回來賣,靠自己扛行李,不走正規物流。
假設美國iPhone賣1370美元,但在印度因為關稅豁免只賣1000美元,差價370美元。
誰去趟美國,順手帶一臺回來,轉手一賣就是幾百美元利潤,何樂而不為?
美國海關對個人帶電子產品管得松,一人帶一臺基本沒啥問題,日常頻繁往來的人組團背包,這錢賺得不要太輕松。
之前因為美國稅率低,大家都把美國商品往外背,現在反過來了,不過陽光之下沒有新鮮事,懂歷史的人應該對此見怪不怪了。
03
歷史教訓
禁酒令走私潮會重演嗎?
說到美國人的代購和走私傳統,翻翻歷史書,1920到1933年的美國禁酒令是個經典案例。
當時酒精被禁,但大家還想喝怎么辦?走私唄。
從加拿大、墨西哥運酒進來,犯罪團伙都整出了專業化操作:快艇偷運、汽車油箱藏酒,利潤高到每月幾十萬美元。
執法部門忙不過來,地下酒吧遍地開花,社會還挺接受這套。
現在iPhone等各種原產于亞洲的電子產品大幅度漲價,會不會也來大規模走私這么一出呢?
理論上有可能,但實際上很難,跟禁酒令時期比,有幾個大差別:
技術攔路虎:iPhone有序列號和激活鎖定,走私來的貨不好激活,二手市場也賣不動。哪像當年的酒,喝了就完事兒,沒人查你酒瓶編號。
海關不好惹:現在的海關有X光機、數據分析,對規模大一點的商品入境盯得跟老鷹似的。禁酒令那會兒,海岸警衛隊連船都追不上。
消費者不傻:買走私iPhone風險不小,沒保修、沒更新,搞不好還得吃官司。禁酒令時喝私酒頂多算小調皮,現在買黑貨可沒那么高接受度。
所以,大規模走私iPhone不太可能,走代購更香,比起冒險走私,從國外合法買了帶回來賣,風險低,還能賺點小錢。
04
加稅效果適得其反
本次加稅的替罪羊蘋果,在美國也不是坐著挨打的主兒,背后的財團實力雄厚并且影響力強大。
所以蘋果自救是必然的,蘋果明面上是宣布在亞利桑那建芯片廠,在北卡羅來納搞研發中心,往本土投錢,迎合特朗普,但事實上,走正常路徑根本來不及。
所以未來蘋果會從兩個方面入手來做應對,動用各種力量爭取拿到豁免資格,爭取減免關稅。另外也會動用更深度的資源去給特朗普施加壓力,改變立場。
蘋果的窘境是目前美國公司的縮影,從目標看,特朗普加稅的本意是保護美國產業,但直接的效果適得其反。
類似像iPhone這樣的美國全民消費品都將普遍漲價,消費者轉頭找代購,全球供應鏈依然按照原有的模式運轉。
特朗普預期的關稅效應大打折扣,或者根本就收不上來,只是便宜了代購者,靠著價格差賺得盆滿缽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