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
她是敢闖敢拼的女企業家
網絡上
她是詼諧風趣、土味十足的“三嬸婆”
既能唱閩劇,又會講評話
還擅長創作福州方言民謠和幽默段子
她就是張秀榕
4月6日
記者在臺江蒼霞精舍見到張秀榕
她身穿福州傳統服裝
頭戴“三條簪”
手上還拎著一種名為“籮籮”的食盒
張秀榕介紹
這身裝扮是她根據兩張100多年前的老照片
“復刻”出來的古時福州農村婦女形象
她希望以這種方式
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福州鄉土文化
閩劇演員出身 下海經商創業
張秀榕是“70后”,她的老家在閩侯縣白沙鎮。她雖然出生于農家,卻從小能說會唱,熱愛表演,尤其愛唱閩劇、愛聽評話。
她說:
“我的母親愛看閩劇,也愛唱民謠。
兒時經常聽母親用福州話吟唱傳統農事民謠,
不知不覺學了好幾首,
一直到現在都記得。”
15歲時,張秀榕赴永泰縣一所藝術學校學習閩劇表演,學成后進入了一個民間閩劇團當演員,多飾演馬夫(武生)的角色。
20世紀90年代,在各種新興文化的沖擊下,不少閩劇演員轉行,張秀榕就是其中之一。
她下海經商,在福州創辦演藝文化公司,承接歌舞演出活動項目。
創業之初,張秀榕常常親自上臺當主持人,并演唱歌曲、參演小品。漸漸地,她闖出了名氣,事業也慢慢步入正軌。
線上推廣閩劇表演
“三嬸婆”走紅網絡
后來受疫情影響,不少演藝活動停辦,張秀榕的事業遭遇了瓶頸,一度失業在家。閑下來的張秀榕,玩起了抖音。
一開始,她只是隨意發了閩劇選段《王蓮蓮拜香·盤答》的表演視頻,沒想到一夜之間走紅,獲贊數千個、加粉3000多個。
許多福州網友留言說,看到她演的家鄉戲,感覺十分親切。這令張秀榕備受鼓舞,并由此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
隨后,張秀榕向福州市知名曲藝家、臺江區福榕評話藝術團團長張彬官拜師學藝,學習評話表演,并且在抖音上發表了《二十四孝》等評話作品。
漸漸地,張秀榕找到了
個人自媒體賬號的角色定位——
走滑稽土味路線的福州方言諧星
她給自己取了“三嬸婆”這個藝名
她說:
“三嬸婆是舊時福州民間
對一些熱心大姐或媒婆大媽的稱呼,
覺得比較適合我。”
張秀榕的原創視頻作品包括閩劇、評話、福州方言說唱、福州方言幽默小品、福州熟語、福州民謠等類型。
如今,張秀榕在抖音和微信視頻號累計擁有18.5萬粉絲,其原創視頻獲贊數累計達232.4萬。
她說:
“我不怕在鏡頭前扮丑、自黑,
只要能給觀眾帶來歡樂,我就樂意!”
專心研究福州方言
全力推廣閩都文化
這兩年,張秀榕的工作重心轉向了研究福州方言字詞讀寫、推廣閩都文化。
她會給原創視頻配上福州話對應的漢字,作為字幕。
她說:
“福州話是閩東語的代表語言,
民間口語俗稱‘平話’,
我現在每天都在學習研究
福州話白讀音與文讀音的差異,
以及福州話字詞的書寫方式。”
今年2月,張秀榕受聘為福建省通俗文藝研究會閩語研究專業委員會文化拓展秘書長。
前不久,她還跟隨何振岱福州方言吟誦藝術流派第四代傳人陳風到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學生們上精品課,講解福州方言吟誦藝術和閩都扛齋習俗。
張秀榕說:
“我希望為保護和傳承福州方言,
推廣優秀的閩都文化奉獻自己的力量。”
記者 王楊林/文 包華/攝
新媒體編輯 陳翔茹
監制 管慧 邱泉盛
福州晚報新媒體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注福州晚報,獲取更多資訊
點亮和
轉發分享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